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工商鋪無人問津?香港又一富豪劈價欲沽貨!
原創

日期:2024年6月12日 下午2:06作者:關注組:香港房地產 市場惡化 編輯:Anna

在2022年疫情高峰期時,香港新晉「鋪王」梁紹鴻就已產生了沽貨套現的念頭。他當時直言,受新冠疫情打擊,加上加息周期來臨,鋪位已無投資價值。

到了2023年2月,梁紹鴻掌舵的香港知名開發商大鴻輝集團加入了沽貨大軍。當時,大鴻輝一口氣放售15項非核心區鋪位、商廈及工廈,總出價接近35億元,其中最貴重的物業是荃灣德士古道荃灣工業中心一籃子單位,售價高達11億元。

隨後,大鴻輝相繼放售了北角英皇道地鋪、西環皇後大道西地鋪等物業。

現如今疫情已過,美聯儲加息周期基本結束,加之香港今年2月底「撤辣」對樓市帶來提振,但大鴻輝和梁紹鴻卻依然堅定走在沽貨的路上。

今年5月初,梁紹鴻選擇將其母的遺產——跑馬地比華利山一物業以3900萬元沽出。該單位持貨7年時間里,較購入價3400萬元升值近15%。

而鑒於去年2月放售的荃灣工業中心一籃子單位仍未有市場接盤,梁紹鴻近日竟選擇大幅劈價出貨。

中原(工商鋪)資料顯示,大鴻輝(荃灣)中心當前共有9個樓盤待售,其中包括寫字樓和商鋪,總叫價為8.37億元。相較於去年2月時11億元的總叫價,大鴻輝此次沽貨價大幅縮水了23.9%,堪稱「大甩賣」。

工商鋪無人問津?香港又一富豪劈價欲沽貨!

放在市場層面看,梁紹鴻此次大幅劈價欲出貨,也符合市場現象。如有「磁帶大王」之稱的資深投資者陳秉志、被譽為「香港鋪王」的鄧成波等多名商鋪名人在近期均頻頻低價沽貨。至於該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市場人士認為當前香港樓價持續陰跌,香港樓市風險仍存,為了回收資金及減少虧損,以規避潛在風險,大佬們出貨套現是最佳選擇。

至於梁紹鴻急於減價沽貨,他的理由也與其他大佬們大同小異。

去年梁紹鴻稱,在全面通關、市況步向復常之際,正是買賣好時機,集團套現非核心物業,趁市況未升時,換貨吸納住宅地盤。另一方面,大鴻輝近年來大船掉頭,往開發商方向轉型,因此需要龐大資金增加土儲,因而需要售出非核心物業以回籠資金。

大鴻輝正加碼住宅市場,近日旗下德輔道西新盤正式命名為「尚逸」,並表示會在今年推售該新盤。據悉,該住宅單位涉及161夥,新盤價格將參考附近的一二手成交。

梁紹鴻為大鴻輝的創始人兼主席,從事地產投資30餘年的他據悉擁有逾450項收租物業,為香港工商鋪界少有的「大戶人家」。

梁紹鴻自2013年起躋身《福佈斯》香港富豪榜,近期,梁紹鴻以35.5億美元的財富位列《2024福佈斯中國香港富豪》第24位。不過,受近年來香港樓價下跌影響,梁紹鴻的個人財富明顯縮水,其在《2020福佈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以45億美元財富位列第383位,相當於他在4年時間里財富縮水了近10億美元。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6月11日
香港樓市迎考驗!港人大灣區置業成趨勢
6月7日
割價促一手住宅成交,香港商樓回報仍不振
6月5日
5月香港二手樓市疲軟!前景如何看待?
6月5日
樓價下行,按揭貸款拖欠比率仍維持0.09%
6月4日
高息口、供需失衡之下,香港樓市應關注什麽?
6月4日
按揭證券公司的隱憂
6月3日
恒地預期獲利31億,股價大升
5月31日
内地樓市大招頻出,香港對内地客吸引力下降
5月30日
對香港樓市缺信心?王菲等藝人紛紛沽貨套現
5月29日
高息口疊加劈價搶客,施永青稱樓價或跌穿低位

視頻

快訊

17:38
旭輝控股集團(00884.HK)6月合同銷售金額約13.2億元
17:33
新華保險(01336.HK)前六個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23%
17:25
香港金管局:6月外匯基金的境外資產增加95億港元至35962億港元
17:21
方達控股(01521.HK):王歡獲任臨時首席財務官
17:16
【盈喜】大眾公用(01635.HK)料中期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加145.59%到243.82%
17:03
【盈喜】安德利果汁(02218.HK)料中期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增加40%-60%
16:52
中國動向(03818.HK)附屬認購3億元人民幣基金權益
16:49
華新水泥(06655.HK)料中期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加50%至55%
16:37
海通恒信(01905.HK)中期溢利約7.85億元 同比減少3.4%
16:23
央行:加大金融資源要素投入 促進供應鏈金融規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