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79歲的“屠夫”萬隆,終於對雙匯集團錯綜複雜的股權關係開刀了,趕在退休前,他似乎要幫接班人理順雙匯發展、萬洲國際、興泰集團三方之間的關係。
“肉霸”巨頭雙匯要整體上市了!
1月20日,萬洲國際發佈內部架構重組公告稱,附屬雙匯發展擬通過向雙匯集團唯一的股東羅特克斯發行股份,對雙匯集團實施吸收合併。
因該事項涉及關聯交易和重大資產重組,雙匯發展已於1月21日起停牌,預計停牌不超過10個交易日。
此次資產重組的交易價格尚未確定,雙匯發展稱,將以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或估值報告的評估或估值結果為基礎,由雙匯發展和羅特克斯協商確定。
停牌期內,雙匯發展將按相關規定,披露經董事會審議通過的重組預案,併申請複牌。如未能按期披露重組預案,雙匯發展將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併申請複牌。
羅特克斯是專門為雙匯集團股權轉讓項目設立的項目公司,高盛持有羅特克斯51%的股權,鼎暉持有其49%股權。目前,羅特克斯直接持有雙匯發展13.98%股份,並通過雙匯集團間接持有雙匯發展59.27%股份。
萬洲國際是雙匯發展的母公司,通過旗下羅特克斯控股雙匯發展。而註冊在英屬處女群島的雄域公司持萬洲國際35.94%的股權,是第一大股東,雄域公司的最終控股公司是興泰集團。
興泰集團本質是萬隆的家族企業,成立於2007年,是由雙匯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相關的300餘名員工,以信託方式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設立。
雙匯發展、雙匯集團、羅特克斯、萬洲國際和興泰集團,這幾家的關係真是剪不斷理還亂,不僅外人看不明白,局中人怕也是深陷於冗雜的層級事務中,簡政優化勢在必行。
一路捋順,財華社發現雙匯發展與實控人興泰集團隔著五層股權結構,這在上市公司中不可謂不復雜。而之所以形成今日的局面,也是因為雙匯經歷了一段長達二十年的複雜資本運作。
說到這,不得不提下萬洲國際的掌門人萬隆,他不僅僅是一名合格的“屠夫”,更是一名深藏不露的資本運作高手。他曾站到世界併購的舞台,與史密斯菲爾德、高盛、鼎暉等演繹資本大戲。
1994年8月,以漯河肉聯廠為核心組建的雙匯集團正式成立,僅僅4年後的1998年,雙匯集團就推動旗下雙匯發展成功在A股上市。
2006年3月,雙匯集團100%國有股權標價10億元掛牌轉讓,羅特克斯以20.1億元成為受讓方,其背後出資人為高盛和鼎暉投資。
彼時,羅特克斯以25%的股權控股雙匯發展,並在2013年,與萬隆一起收購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這場“蛇吞象”的收購被外界頗為津津樂道。
此後,鼎暉投資等陸續減持,雙匯管理層則不斷增加股權和控制力。
2010年底,雙匯國際(萬洲國際前身)股東境外股權變更,高盛集團和鼎暉投資不再通過羅特克斯對雙匯發展實施共同控制,興泰集團成為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
向上穿透以後,雙匯發展目前的實際控制人為註冊於英屬處女群島的興泰集團。
這次內部吸並,本質是萬隆家族對企業股權結構的清理、改造,吸並完成後,雙匯發展向上穿透的股權結構將更為清晰,其與同樣由興泰集團控制的萬洲國際間的股權層級將減少。
對於此次交易標的估值情況,雙匯發展在公告中暫未披露。
作為國內生豬養殖和肉製品產業龍頭,雙匯發展盈利強勁,淨利潤從2012年的28.85億元提升至2017年的43.19億元,複合增速8.4%。
2018年前三季度,雙匯發展實現營業收入365.16億元,同比下降2.01%;實現淨利潤36.52億元,同比增長15.91%。雙匯發展總資產237.88億元,其中淨資產146.75億元。
根據萬洲國際披露的數據,截至2018年6月底,雙匯集團總資產為224.61億元,淨資產為120.56億元。標的公司雙匯集團,除了擁有雙匯發展59.27%的股權外,還有雙匯發展相關的包裝材料、物流等關聯性業務。
早年,鼎暉等投資公司希望將這部分資產單獨在香港上市,但一直未能成功。此次,雙匯發展將雙匯集團資產吸收合,並有利於雙匯發展更好的進行整體管理、減少大量相關交易,提高效率和淨利潤。
這無疑又是萬隆的一場得意的資本運作。以雙匯發展1月18日收盤價24.5元/股計算,其總市值約808億元。一旦重組成功,雙匯集團就整體上市,其估值就是晉升千億俱樂部。
最重要的一點,此次吸並重組不僅有利於企業內部整合,優化股權架構,為接班人掃清控股障礙,更有利於雙匯發展和萬洲國際的跨國協同優勢。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