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良品率95%,量產14nm製程工藝成中芯國際新業績增長點
原創

日期:2019年5月13日 下午2:00作者:李長祥 編輯:李雨謙

前言:

早在2017年,智能手機芯片領域,蘋果的A11、高通骁龍835/845和華為的麒麟970均已採用10nm的製程,並搭載在多款品牌旗艦機型上。對於智能手機芯片而言,製程越小,芯片的核心面積就越小,功耗就越低。

正因為如此,國際領先芯片製造商們紛紛在降低芯片製程上發力。2018年5月,三星宣佈其7nmLPP工藝將會在2018年下半年投入生產。而在Foundry Forum論壇上,三星更是宣佈了未來的5/4/3nm工藝技術。

相比之下,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芯片4175.7億件,進口金額達到3120.58億美元。即便是引以為傲的華為麒麟系列芯片,雖已研發成功,但依然需要台積電(中國台灣地區企業)代為生產,内地沒有攻克相關生產技術環節。

良品率95%,量產14nm製程工藝成中芯國際新業績增長點

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58%,中芯國際破解14nm量產難題

2019年5月8日,中芯國際(00981-HK)公佈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收6.689億美元,同比下降19.5%;實現淨利潤1227.2萬美元,同比下降58%。

值得註意的是,在Q1財報中,中芯國際28nm晶圓收入佔比同比、環比均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於其當前28nm以較為低端的PolySion工藝為主,HKMG產能及良率尚不高。

而在業績發佈會上,企業管理層也透露,整個行業在28nm供應上產能過剩,且公司的機器仍處於折舊高峰期。

中芯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博士稱,「我們看到一季度為今年營收低谷,產業庫存週期調整結束,中芯努力耕耘的新成熟工藝平台也準備就緒,模擬與電源管理芯片,CMOS射頻與物聯網芯片等新應用帶動業績成長。」

中芯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梁孟松博士表示,「FinFET研發進展順利,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下一代FinFET研發在過去積累的基礎上進度喜人。上海中芯南方FinFET工廠順利建造完成,開始進入產能佈建。我們將為快速契合客戶的技術遷移做好準備,以面對日新月異的行業環境。」

2018年11月12日,中芯國際股價6.5港元/股,2019年5月8日,股價8.04港元/股,半年時間内上漲近24%。在Q1財報公佈後,在經過一天的小幅下降後,5月10日,股價上漲到8.21港元/股。

不難看出,對於中芯國際的Q1業績下滑,市場給予了足夠的寬容,而這份寬容也是市場基於其14nm芯片研發的預期。

根據媒體報道,2019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將會大規模量產14nm工藝,首個訂單將來自手機領域,這對於中芯國際和中國芯片行業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相關人員透露,中芯國際14nm工藝的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5%,已經非常成熟了。

良品率95%,量產14nm製程工藝成中芯國際新業績增長點

儘管三星已經要著手量產7nm製程工藝,但是,全球目前70%以上的芯片是10nm以上的工藝製造的,連台積電、三星的訂單也是如此。

2018財年,台積電晶圓銷售額佔比中,先進製程佔比為43%,28nm以下的佔比則超過60%;而中芯國際28nm以下的晶圓收入佔銷售額的比重僅有3%,先進製程目前仍為0。中芯國際14nm量產後,離10nm就一代的差距,時間也就是一年到一年半左右了。

佈局14nm芯片製程,中芯國際追趕國際技術

目前,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處於「一超多弱」的競爭格局,台積電以55.9%的市場份額高居第一,而其他廠商的市佔率均未超過10%。台積電之所以能成為「一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牢牢把控著先進製程。

台積電表示在20-16nm、16-10nm以及10-7nm工藝製程中採用了90%的設備通用性。但是,2018財年,台積電成本結構中折舊費用佔比接近50%,為成本中佔比最大。

正因為如此,儘管目前全球最領先的芯片製造工藝是7nm,分别是台積電和三星。但除這兩家廠商之外,其他的廠商都宣佈放棄了跟進更高工藝技術,覺得到10nm就夠了,沒必要再深入了。

例如,中國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曾在去年8月宣佈放棄12nm以下的先進工藝研發,而世界第二大純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則同時宣佈放棄7nmLP製程的研發。

不過,在芯片製造領域,掌握了先進的製程工藝也就意味著企業的高毛利和高淨利。除了把控著50%以上的晶圓代工市場外,台積電也擁有著超過50%的毛利率,這讓毛利率不足20%的中芯國際望塵莫及。

有分析人士稱,中芯國際此前成功借助比較成熟的技術赢得客戶,但是很難提高盈利。或許,正是因為毛利率過低,中芯國際才加力14nm製程工藝研發。

2017年10月,曾任職台積電研發部門領頭人的梁孟松博士加入中芯國際,加快了企業向先進製程的轉型,14nm就是其轉型的成果。

此外,2018年,中芯國際還在去年向荷蘭ASML訂購了一台EUV極紫外光刻機,單價高達1.2億美元,用於未來中芯國際打造7nm工藝。

良品率95%,量產14nm製程工藝成中芯國際新業績增長點

然而,先進製程工藝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作為全球第一大廠,三星電子引領了芯片製程向越來越小的方向發展。除了宣佈量產7nm LPP製程工藝後,三星更是早早地宣佈了未來的5/4/3nm工藝技術。

5nm採用LPE,4nm採用LPE/LPP,3nm採用GAAE/GAAP全新環繞栅極納米技術,全新設計晶體管底層結構,突破性能極限,增強控制。看起來讓人熱血沸騰,這個和英特爾押註的2nm製程如出一轍。而美國佈魯克實驗室已研發出1nm工藝,三星、Intel還要差些。

前途無量,雖然有太多的坎但仍要突破

事實上,在國際高端手機行列,無論是華為麒麟系列、高通的骁龍系列處理器,亦或是蘋果的A12處理器,都是採用的7nm的製程工藝。

而從三星公佈的數據顯示,10nm LPE工藝芯片相比,7nm LPP工藝芯片功耗降低50%(在相同頻率和複雜度下),性能提升20%(在相同功率和複雜度下),面積減少40%(在相同複雜度下)。可見,即便中芯國際14nm製程工藝投入量產,依然距離行業頂端芯片生產有著兩代的差距。

當然,看起來差距還很大,但是這已經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進步了,未來前途無量!

以華為為例,儘管華為自己研發出了自己的高端處理器,但是,華為卻不能自己生產。此前,由於内地現在連14nm的製程工藝都還沒有投入量產,除去最先進的7nm芯片外,華為佔主流的10nm的處理器生產也只能找台積電等代工生產。

如今,中芯國際搞定了14nm,12nm工藝開發也已經進入到客戶導入階段,下一代FinFET研發在過去積累的基礎上進度喜人。未來,不僅是高端芯片研發不再受制於人,即便是芯片生產領域,同樣實現自主生產,唯有如此,才能叫做真正的「中國芯」

良品率95%,量產14nm製程工藝成中芯國際新業績增長點

尤其重要的是,我國作為世界上智能手機生產第一大國,即便是擁有高端芯片的研發能力,卻依然需要每年花費數千億美元從海外進口高端芯片,不能不說是經濟上的一大損失。

或許,正是看好中芯國際未來的市場前景,近期,多家評級機構紛紛看好中芯國際。其中,野村發表研究報告,調高中芯國際2019-2020年的毛利預測1-2%,併維持中芯國際「中性」投資評級及目標價9港元/股。

結語:

不過,隨著生產設備升級,折舊開支的增加也成了未來成本控制的一塊「心病」。恰如摩根大通在近期報告中所說的,雖然中芯國際半導體的庫存週期正走出谷底,並帶動公司收入增長,但考慮營運開支和折舊開支增長,對其盈利能力維持審慎看法。

不過,對於内地產業升級而言,高端芯片生產領域不再受制於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芯」完成。對於國家和企業而言,高端芯片製程工藝量產意義重大,更何況,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地,實現芯片生產的獨立自主意義重大。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5月13日
攜手萬達,騰訊佈局「智慧廣場」,加碼新零售端搶流量
5月13日
青島港:「北港西進」,打造東北亞航運中心
5月12日
中國經濟企穩面臨壓力,根基仍需加固
5月12日
錦江酒店:天大地大到處是我家
5月12日
借力「金融+產業」商業模式,遠東宏信業績跨週期增長
5月10日
金蝶國際:蓄力雲服務,大幅調整債務結構,衝擊港股100強
5月10日
在手訂單充裕,獲國家隊大舉增持,中國中冶多元化佈局成效顯現?
5月9日
首季營收增七成,龍頭鋁企迎來輕量化「新風口」
5月9日
皖通高速業績持續穩增,合寧高速擴建,長期增長動力足?
5月9日
汽車市場下行週期,福耀玻璃是如何領跑行業的?

視頻

快訊

17:41
恒瑞醫藥(01276.HK)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馬唑侖獲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
17:35
大唐新能源(01798.HK)5月完成發電量同比增加8.38%
17:27
富力地產(02777.HK)5月銷售收入約13.7億元
17:18
【盈喜】皇冠環球集團(00727.HK)料年度扭虧為盈溢利1500萬至2500萬港元
17:18
梁鳳儀:香港資本市場韌性強大 「一盾三箭」策略應對全球變局
17:01
新華保險(01336.HK)前五個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6%
16:57
香港金管局:5月外匯基金境外資產增至35866億港元
16:47
央行:5月份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為1.31萬億元
16:46
央行:5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55%
16:46
中國金融國際(00721.HK)5月底每股資產淨值約為0.02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