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緣衝突、金融動蕩、能源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投資變得更加謹慎。然而,近日國内市場頻繁出現外資組團來中國「掃貨」,涉及樓市、股市等,中國市場顯然成為外資的「價值窪地」。
外資再度「掃貨」樓市
復盤房地產市場走向,2022年三季度全國銷售和投資仍在「二次探底」的過程中。
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再獲外資青睐,有的斥巨資拿地,有的直接抄底城市核心區商務樓,更有不少外資趁著市場情緒低迷,直接殺入股市。
土地方面,近兩年受困於債務壓力,國内房企短時間内難再現昔日拿地的風採,不過外資卻趁勢而入。
繼3月份在中國内地拿下成都及武漢兩塊地皮之後,10月17日新加坡房企凱德集團以底價20.37億元成功拍下位於北京CBD的博瑞大廈。
10月24日,高盛資產管理和森瑤中國共同宣佈,雙方已成立合資公司,首期投資約6.75億美元用於在中國收購、開發和運營一線城市及周邊核心城市的新型工業、物流、冷鏈等新基建項目,首批合作的種子項目為4個位於大上海地區的新基建項目,共計24萬平方米。
10月24日,凱德又以15億元成功購入杭州錢塘區約40畝住宅地塊。該項目計劃建設服務型公寓200套以上,高星酒店客房200間,剩餘部分做零售商業。
11月8日,黑石房地產基金持有及管理的多元資產管理平台——龍地宣佈即將完成對粵港澳大灣區内面積約28萬平方米的現代倉庫的收購。隨著收購的完成,龍地在中國的業務版圖將大幅擴張。
黑石高級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房地產主管韋增鵬表示:「過去16年,黑石始終積極投資中國市場,我們仍然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業務發展。此次收購是擴大龍地的重要一步,將繼續擴展業務佈局,並在整個房地產周期内提供我們的國際性專業知識和經驗。」
而在今年7月,有媒體報道稱,黑石籌集了近5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3600億元,用來抄底房地產。
和往年一樣,本次外資下注中國仍然採用了「組團」方式。
除黑石外,今年以來,貝萊德、大和房屋、易商紅木、凱德、博楓等知名國際開發商、資管公司,加速在中國拿地、佈局項目,投資路徑涉及寫字樓、商業CBD中心、長租公寓、物流園區、舊城改造等多個領域。
從過往這外資抄底中國房地產市場表現來看,多數取得投資收益還是不錯的,尤其是近些年瘋狂抄底中國房地產的凱德。
凱德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集團之一,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國内最大的外資房地產開發商。公司做大的秘籍就是持續投資中國,而最大的投資領域則是房地產。此前公司謀定而動,適時出擊,每每在房地產預期降到低點的時候出手,均有大的斬獲。
除樓市外,股市也成為外資囤貨的領域。
優質地產股獲增持
一些優質的地產股成為外資的收購目標。
10月5日,JPMorgan Chase&Co.以每股均價0.829港元增持旭輝控股(00884.HK)2994.25萬股,涉資約2482.23萬港元。增持後,JPMorgan Chase & Co.最新持倉數約為5.023億股,持股比例由4.99%上升至5.31%。
時間線再往前,8月22日,GIC Private Limited(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增持萬科企業(02202.HK)37.19萬股,總花費約為551.08萬港元。增持後其最新持股數約為1.71億股,持股比例為9.02%。
在國内房地產市場探底、市場情緒低迷之際,外資在房地產領域的頻繁佈局引人關注,大大提升房地產市場信心,提振二級市場房地產股士氣。
A股、港股房地產股近期屢屢出現異動,11月7日,A股地產開發板塊異動拉升,西藏城投(600773.SH)漲停、三湘印象(000863.SZ)、栖霞建設(600533.SH)、深深房A(000029.SZ)、中交地產(000736.SZ)等跟漲。11月8日,西藏城投、三湘印象再度上漲。
港股方面,11月7日開盤港股房地產板塊集體走高,旭輝控股、碧桂園、富力地產、世茂服務等均出現上漲。其中,龍頭房企碧桂園最受市場追捧,11月以來,股價累計漲幅超40%。
業内人士認為,世界頂尖資本選擇當下加碼中國市場,說明對中國房地產的價值認可。這些外資均選擇在北京、上海、成都等熱點城市核心地段佈局,也體現了這些優質項目的保值、增值性。
此外,在美元加息期,外資擁有匯率優勢,如果用美元抄底人民幣資產,勢必將大大增加這些資產的投資溢價。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