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又成了外資的香饽饽。11月以來,北向資金已經大舉淨買入529.9億元;其中,銀行股被各路資金盯上,「宇宙行」工商銀行更是被外資狂買,市場風格向金融順週期板塊切換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11月26日,央行發佈《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傳遞出新的政策信號,同時提出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具體政策要求。在貨幣政策的基調方面,報告表述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報告指出,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下一階段,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分析認為,央行三季度報告中值得關注的要點主要有三個:貸款利率企穩,息差壓力明顯減輕;政策有序推進,重視中小行防風險;LPR嵌入FTP,重視信用債違約風險。此外,報告總體兼顧了市場的流動性,同時又不會釋放大量的貨幣資金,規避泡沫的產生,整體保持市場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伴隨宏觀經濟修復,目前銀行已步入利潤增長壓力減輕、息差逐漸企穩、資產增速保持較高、信用成本有望下降的新階段,這也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A股市場的結構性行情仍將持續,長期看A股流動性中性。
另外,為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2020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今日MLF操作為一年期,利率為2.95%,與此前一致。此外,人民銀行將於12月15日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一次性續做),具體操作金額將根據市場需求等情況確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媽MLF貨幣投放量是近一年央行公開操作規模比較大的,在資金層面上,無疑對股市的影響是偏暖的,雖然央行不會承認開展MLF是為了支持股市,而是更多為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但上週五和今日滬深兩市以大金融板塊為首的普漲的局面,與此不無關係,尤其是漲幅前列的銀行、保險、證券等幾個板塊應該是對該消息的提前反映。此外,永煤違約風險出現轉機,對於不幸「踩雷」的銀行而言也是風險的釋放,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利好銀行板塊。
中國銀行研究院今日發佈2021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計,明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負債規模同比增速在10%-11%,增幅較2020年有所放緩。報告並預計,明年中國銀行業淨利潤將觸底反彈,同比增速有望由負轉正,實現2%-3%的增長。
中信證券認為,下半年以來,需求端驅動的經濟内生性修復持續向好,為銀行定價與資產質量運行創造了穩定基礎;近期以6M SHIBOR和10Y國開債為代表的中長端利率水平恢復至近兩年來的高位水平,預計下階段政策利率平穩而市場利率中樞仍有望高位運行,這將有助於銀行期限利差的維持。另外,此前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如果繼續按照序時進度推進,年内達標無虞,在經濟逐步向常態化運行恢復過程中,預計作為特殊時期舉措的讓利政策亦將逐步強度收斂。
光大證券認為,銀行股大漲主要受到經濟回暖與估值修復雙重因素驅動。展望四季度,預期銀行基本面存在持續改善的預期,主要理由如下:1)經濟回暖背景下,銀行信貸需求旺盛,「緊信用」環境下貸款定價預期改善,再疊加嚴格的負債成本有效管控,淨息差預期總體向好;2)隨著經濟復甦及居民收入修復,資產質量壓力邊際緩和,紫光永煤事件階段性平息,沒有形成大的風險傳染;3)為維持金融系統穩定性,需要做好「防風險」與「穩增長」之間的平衡,當前部分尾部中小銀行生存壓力偏大,需要維持持續經營能力,則頭部銀行會有更好的生存空間。
上週五,銀行、證券為代表的金融板塊尾盤發力強勢飙升,銀行板塊大漲超3%,當天廈門銀行(601187-CN)、國盛金控(002670-CN)先後直線漲停,紫金銀行(601860-CN)漲超6%;建行、工行等國有大行迅速衝高,「宇宙行」工商銀行(601398-CN)大漲5.89%,這也是其自7月7日震蕩調整以來的首次大漲;建設銀行(601939-CN)同樣收漲4.3%。此外,無錫銀行(600908-CN)、成都銀行(601838-CN)、長江證券(000783-CN)等多股漲超5%,在銀行股的助攻下大盤強勢反彈,滬指受此提振也漲逾1%站上3400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只銀行股創歷史新高。更為難得的是,上證50指數現創下12年來新高,而此次上證50指數突破的高點,是2015年大牛市的高點3494點,這一點的市場意義是非常大的。有數據顯示,最近的10個交易日内,銀行板塊累計上漲超10%。對於近來銀行股的反彈尤其是最近兩個交易日的大漲,業内分析最大原因或是來自於央行三季報的利好刺激,銀行股的行情得益於政策面、資金面和基本面三方面的共振。
11月30日,A股指數集體拉升,保險板塊指數漲逾4%,銀行板塊再度活躍大漲約3%,中證銀行指數創4個月以來新高,銀行業ETF(512820)目前漲逾2.5%。截至午間收盤,保險、券商、銀行等大金融股大漲居前,西水股份(600291-CN)、國盛金控(002670-CN)、中泰證券(600918-CN)等股漲停,中金公司(601995-CN)漲逾9%觸及漲停;銀行股中,廈門銀行(601187-CN)兩連板再創新高,青島銀行(002948-CN)興業銀行漲逾6%,建設銀行(601939-CN)再度大漲5.12%,平安銀行(000001-CN)、中國平安(601318-CN)、新華保險(601336-CN)等個股也紛紛大幅跟漲超4%;此外,工商銀行(601398-CN)今日亦再漲近2%。
市場分析認為,銀行基本面已步入利潤增長壓力減輕、息差逐漸企穩、資產增速保持較高、信用成本有望下降的新階段。中金公司此前10月曾稱,未來A股和H股銀行都有60%以上的上漲空間。而近期銀行板塊内部輪漲,反映市場對銀行股的信心逐漸修復,銀行板塊有望迎來跨年行情。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