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人造器官華源再生醫學 晋身阿里環球創業大賽40強
原創

日期:2020年2月7日 下午3:39作者:周燕芬 編輯:彭尚京

【財華社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滙豐JUMPSTARTER環球創業大賽40強賽事,將於2月11至12日在線上舉行,決一高下。其中深圳華源再生醫學,憑藉前沿的人造胰腺、人造腎臟研發技術,突圍而出晋身總決賽。

尖端的醫學科技,不斷改善人類的生活質素,克服病魔。若人造胰腺、人造腎臟能成功研發,無疑是對人類的一大喜訊。

華源再生醫學創辦人鄭立新接受香港《財華社》專訪時介紹,是次參加了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的環球創業大賽,期望藉著這個集合全球專家、學者、投資者的平台,獲得各界對其商業計劃提出指導。

人造器官華源再生醫學    晋身阿里環球創業大賽40強

華源成立至今只有2年時間,由10多位來自大學、醫院的腎臟、肝臟、胰腺、細胞等專家、醫生創立而;為一家大灣區製造生物合成器官的公司。現時正致力研發含細胞的活性人工胰腺和人工腎臟,在大灣區擁有7家實驗室,計劃3年內將產品推向市場,期望成為中國最大器官合成公司,為中國首家大型商業化人造器官公司。

有異於以往醫療學界以塑膠、金屬、晶片等不同物料植入人體,這次華源研發的人造器官,會罕有地在GMP(良好生產規範)工廠培育人體活性細胞,輔以生物材料,研製出會成長活生生的人造器官;屬全球前沿科技。

市場對人造器官需求無容置疑。鄭立新介紹,以人造胰腺為例,現時內地因胰臟出現問題引發的糖尿病,病發率高達11至13%,涉及1.5億病人;每年在這方面花費的醫療成本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病人並且要長期吃藥,沒能完全根治。他估計內地對人造胰腺的市場需求,將達數百億元人民幣。而全球糖尿病人的治療費用每年更高達1000億美元。

人造器官華源再生醫學    晋身阿里環球創業大賽40強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在人造胰腺的研發較為領先,已處於臨床階段的第二期;估計3年內取得監管部門批文,一旦成功,將是糖尿病兩人福音,不用再打胰島素針或長期吃藥。而華源在人造胰腺的進展,現時正利用老鼠進試驗,明年可望以人作為臨床試驗。

現時全球約有50家公司進行人造胰腺研發工作,其中一半位於美國。全球處於臨床二期的有2家,處於臨床一期有5至10家。在中國則只有華源進行這方面研發工作,內地暫沒有競爭對手

至於華源另一核心產品人造腎臟,暫時全球只有3家進行這方面研發,華源為其中之一,另有2家位於美國,其中一家美國公司鄭立新亦有參與投資。他介紹,現時內地換一個腎,作價可高達100萬元人民幣;而全球對腎病的治療成本高達每年1000至2000億美元。他估計創新的人造腎臟,全球潛在市場達數百億美元。

人造器官華源再生醫學    晋身阿里環球創業大賽40強

而人類主要的5大器官市場,即胰臟、腎臟、心臟、肝臟和肺部,他估計每年可達數千億美元。市場完全不是問題,關鍵只是市場能否成功研發出人造器官,迎合病人殷切需求。

如何為這些創新人造器官定價? 鄭立新稱,腎病病人一年的治療成本也要10萬元人民幣,而且透析療法經常要病人出入醫院,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素。華源未來推出的人造腎臟,定價約為10至20萬元人民幣,還可以讓病人重過正常生活。至於人造胰腺定價約數萬元,並可以免卻病人長期打針之苦。

華源的創始資本約2000萬元人民幣,至今已投入資金約1200萬元人民幣,鄭立新持有60%公司權益。隨著公司不斷發展,資金需求亦在增加。他估計人造胰腺由研發至產品推出市場,需要投資金額1億元人民幣,而人造腎臟的投資約2至3億元人民幣。未來5至10年,公司還計劃拓展人造血管、人造肺等產品2至3個人體大器官,需要總投資金額5億元人民幣。

人造器官華源再生醫學    晋身阿里環球創業大賽40強

華源計劃2020年底對外進行融資2000萬元人民幣。公司亦有意將來在香港尋求上市,尤其是香港近年已開寬讓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對華源是一則喜訊;公司將於今年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其中一項工作,便是研究如何符合有關上市條例。

投資市場對人造器官亦在熱切期待。美國一家鑽研人造胰腺的企業,還沒有進入臨床階段,估值已高達9.5億美元,已經被市場視為獨角獸!

華源的鴻圖大計如下: 爭取成為亞洲第一家人造胰腺公司,將於1、2年內開展臨床試驗,3、4年後將產品上市。另一核心產品人造腎臟,爭取3年後展開臨床試驗,5至7年後第一代產品取得當局許可證。人造超細血管於3至5年後展開臨床試驗,5年後取得當局發出認可執照。

至於5至10年的中期發展計劃: 將展開人造肺和人造肝的研發工作。爭取於2025年成為市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而10年後的長遠目標,是成為亞洲最大人類器官再生工廠;在市場有5至10個產品銷售。

人造器官華源再生醫學    晋身阿里環球創業大賽40強

此項前沿創新技術,會否涉及倫理道德爭議? 鄭立新表示早前曾有科學家將豬的器官基因編輯,並移植到人體上,引來社會爭議。而華源採用的技術,只是在人體上取出細胞進行培養,結合生物材料,後者為天然高份子,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中國藥監局認可的合規生物材料。

當然,創新的生物科技產品,特別是植入人體涉及生命安全的人造器官,將需要有新的監管法規配合,華源亦與監管當局保持溝通,期望法規能跟得上科技發展步伐。早年中國的幹細胞研究停頓下來,就是法規未能跟上的結果。

總括而言,華源的投資風險主要有2方面,一是技術風險,創新技術能否攻關成功,研發出既安全又具功能性的人造器官;二是法規風險,國內的監管法規能否跟上前沿技術相配合。

期盼尖端的醫療科技,繼續為人類健康謀求幸福。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2月6日
【港股解碼】殺人鯨資本今次瞄準了的康哲藥業近日沽空大增
2月4日
小米股價半日抽升5%,與新機發售有關嗎?
2月4日
半日振幅133%,李氏大藥廠上演「多空博弈戰」
1月16日
國際視野下的創新與資本論壇:對2020年經濟的「把脈」!
1月16日
第四屆深圳社會組織年度盛典——夏華談企業價值與他人命運
1月16日
王石:深圳需搭上「登山梯」,學習以色列和日本的先進機制
1月15日
【風採回顧】深商代表「模」範亮相灣區之夜迎春晚會
1月15日
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資本向善已成趨勢,ESG在中國
1月15日
淬煉,長城汽車在車市「寒冬」中展示中國力量
1月14日
第六屆全球深商大會——5G時代發展與機遇

視頻

快訊

17:35
香港金管局:6月底綜合利率為1.26厘
17:31
信和置業(00083.HK):廖懿妮獲任執行董事
17:18
【盈喜】華寶國際(00336.HK)料中期稅前利潤同比上升約91.3%至124.3%
17:02
長城汽車(02333.HK)上半年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減少10.22%
16:44
工信部:移動用戶上網流量連續6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
16:38
【大行報告】畢馬威: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持續增長 稅改與虛擬資產監管將吸引全球資管公司
16:17
深交所發佈關於試點公司債券續發行和資產支持證券擴募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16:12
工信部: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迅速發展
15:54
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實施紡織、輕工、食品、醫藥等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案
15:45
工信部:近期將印發機械、汽車、電力裝備等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