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板塊是當之無愧的主線。
前期的中通客車短短1個多月時間,股價大漲接近400%,兩次被監管層關進「小黑屋」。
現在又出現妖股安凱客車(000868.SZ),連續5天漲停,頗有第二個中通客車的架勢。截至6月28日,安凱客車報收8.15元/股,市值59.77億元。和中通客車上漲前期的市值比較接近。
新能源汽車熱度不減
除了連板股之外,機構紮堆的長安汽車(000625.SZ)、比亞迪(002594.SZ)股價也創出歷史新高,這也進一步激發了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追捧。
股價大漲的背後,是新能源汽車銷售的不斷超預期。
2022年5月份,雖然在新冠疫情、供應鏈幹擾、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持續上升等諸多挑戰依舊制約著全球車市,但各國新車銷量表現均較4月份有所改善。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的表現最為亮眼,產銷均實現逾50%的環比漲幅,大大超出行業此前的預期。
中汽協表示,5月汽車銷量的良好表現得益於地方政府積極出台多種促進汽車消費的配套政策刺激市場。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加大汽車消費支持的政策。包括三項政策,一是活躍二手車市場;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三是完善平行進口政策,支持停車場建設。
在此背景下,車企也積極響應,國内各大車企也密集推出購車優惠政策。上汽通用五菱自6月起,計劃發放10億元的購車補貼;東風風神也拿出了10億元預算補貼,至12月31日在售全系車型均提供「0購置稅」的特别政策;一汽奔騰全系產品購置稅全免,減免金額最高破萬元;一汽-大眾奧迪推出了12期零利息零月供金融政策。截至目前,主流汽車品牌均推出了相關優惠政策。
在推出優惠的同時,疫情期間受影響的車企也在加班加點以保障車市供應。目前,上汽集團旗下的三大在滬整車廠單日產量已達到1.3萬輛,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特斯拉上海工廠從復工至今,已經累計生產超過4萬輛電動汽車,預計在六月份達到常態化水平,屆時月產可在5萬輛以上。上海工廠復工之後,與附近其他地區特色零部件企業形成完成產業鏈閉環,也大大提升了周圍城市的GDP值。
目前來看,汽車業「至暗時刻」已成過去式,汽車產業供應鏈及線下渠道銷售復蘇進入正軌,繼續回暖態勢延續。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6月1日-19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93.5萬輛,同比增長24%,環比增長43%,表現遠勝於2020年6月同期水平。
業績不忍直視
安凱客車主營客車、以及零部件業務,是國内較早研發和批量生產運營新能源客車的企業。據公司2021年財報,目前客車營收佔比達91.58%。2021年,公司6米以上客車市場佔有率3.14%,位居行業第8位。
公司控股股東是另外一家A股上市公司江淮汽車,背後實控人是安徽國資委。
至於公司經營情況,可謂慘不忍睹,和隔壁的中通客車可謂難兄難弟。
2016年至2021年,安凱客車的扣非淨利潤竟無一年盈利,其中2018公司扣非淨虧損9.29億元,為近幾年之最。
公司營收也滑坡明顯,2021年實現營收17.81億元,大幅下滑45.38%。對此公司表示,2021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新冠疫情點狀突發已成常態化,對客車行業構成疊加影響。
事實上,表現不佳的並非只有中通客車。從總量來看,2021年行業6米以上客車累計銷量為9.71萬輛,較2020年下降7.83%,而2020年與2019年相比,下降26.64%,行業客車銷量呈持續下滑趨勢。報告期内,安凱客車累計銷售各類客車3833輛,較2020年下降31.61%,2020年與2019年相比,銷量同比下降1.53%,近三年安凱客車銷量降幅與行業降幅趨勢一致。
2022年一季度,安凱客車淨利潤繼續錄得虧損近4000萬元。
結語——
安凱客車本身經營乏善可陳,虧損似乎成常態。此番公司股價大漲,更多是遊資抱團,體現資本市場對汽車行業的樂觀預期,追高的投資者需留一份清醒。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