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實體商超市場寒風凜冽,步步高(002251.SZ)迎著一股股「刺骨冷風」直打哆嗦。
最近,頭頂民營超市第一股的步步高事兒有點多。「欠款倒閉」、「資金鏈緊張」和「拖欠供應商貨款」等傳言消息不胫而走,不僅驚到了消費者,也吓壞了不少投資者。
儘管後來步步高緊急辟謠,回應稱「一切經營正常」。
但步步高的日子不好過,這卻是真的。
如疫情和社區團購的輪番衝擊,導致步步高自2021年以來開啓了關店模式。此外,業績大幅下滑、負債率攀升、供貨商貨款被拖欠,消費者持購物卡掃貨、大股東套現逃離等等負面消息不絕於耳,持續籠罩在步步高頭頂之上。
根據最新消息,天眼查顯示,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於6月15日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156萬餘元,執行法院為龍山縣人民法院。這一條消息,無疑映射出步步高令人警惕的資金鏈問題。
正當滿臉灰土步入發展困境之際,步步高遇到了兩個「貴人」,對步步高來說很是解渴。
「白衣騎士」伸出援手
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步步高在實體商超市場加速疲弱的大環境下,股價不斷下探,最低點探底至5.53元/股,總市值僅有不到50億元,與巅峰時期超300億的市值相差甚遠。
然而,今年4月初,資本市場似乎嗅到了步步高即將反轉的信號,公司股價如同坐上了火箭般大幅飙升,豪取9天8連板。
股價的異動,正是配合了步步高迎接「白衣騎士」的到來。
步步高此次的困境反轉,可劃分為三個時間線:
一、6月14日,步步高舉行了一場「支持步步高發展簽約儀式」,簽約現場缤紛的紙炮顯得熱鬧非凡,簽約雙方人員手握手微笑合影,現場沉浸在一片歡慶的喜悅中。
與步步高董事長王填握手的兩位人員,則是出手相救步步高於患難之際的「貴人」。
在簽約會上,步步高分别與湖南興湘集團(以下簡稱「興湘集團」)、湖南麓谷發展集團(以下簡稱「麓谷集團」)簽訂意向協議。未來,興湘集團、麓谷集團將為步步高提供流動性支持合計20億元。
據悉,興湘集團和麓谷集團這兩家企業都是國資企業,湖南興湘集團是湖南省屬國有資本運營平台,由湖南省國資委100%持股;湖南麓谷發展集團則是長沙高新區直屬平台公司。
二、6月15日,步步高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滿足公司未來業務發展需要,優化公司資金結構,擬與興湘集團開展相關合作,合作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向興湘集團融資或其他相關合作。
三、步步高於6月16日披露其控股股東步步高集團股東變更情況。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王填的持股比例由69.96%變更為57.45%。持有公司6.01%股份的王填妻子張海霞的持股比例由18.04%變更為14.82%,成步步高集團第三大股東。
同時,長沙高晟投資合夥企業首次進入步步高集團前三達股東之列,持有17.88%股權,躍升為步步高第二大股東;而聯志投資有限公司及其他股東持股比例降至9.85%。
那麽,突然冒出來的長沙高晟投資合夥企業是何許人也?
天眼查數據顯示,長沙高晟投資合夥企業背後的大股東是麓谷集團,後者間接持有其79.9%股份。換言之,長沙高新區作為長沙市政府下屬機構,長沙國資已在湖南國資之前率先入股了步步高,步步高在上述的20億流動性支持資金里,顯然已有部分資金到位。
從這三條時間線看,步步高迎來了兩位「白衣騎士」,即湖南國資和長沙國資,20億元的流動性支持資金將陸續由這兩家國資注入。有了「貴人」的出手相助,供應商們在短期内或無需擔心步步高的債務問題了,對陷入發展困境的步步高來說,國資加持纾困,底氣明顯將更足。
騰訊和京東撐腰,也難擋時代變革的鋼鐵洪流
步步高曾有過一段高光時刻。
步步高於1995年在湖南湘潭創立,總部位於長沙市。於湖南紮穩腳跟後,步步高在2006年開始走出湖南,將業務覆蓋至其他省份。
2008年,步步高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民營超市第一股。
此後,步步高揮師西南,在西南地區大步展開攻城略地的策略,爭做大西南商超零售一哥:
2014年-2019年,步步高先後收購了廣西南城百貨、湖南心連心、四川梅西商業以及長沙的家潤多超市門店經營權及門店。
短短五年時間,步步高成功壯大了在湖南的根基,並將勢力擴大至西南地區,直搗紅旗連鎖(002697.SZ)和茂業商業(600828.SH)的大本營。
在2018年,正值氣勢如虹進軍西南市場之時,步步高引起了互聯網大廠騰訊(00700.HK)和京東(09618.HK)的注意。當年,騰訊和京東以逾16億元入股步步高(分别佔股6%和5%),三方以共同發展「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為願景,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實現零售行業的價值鏈重塑。
有了資本的助力,步步高加大門店擴張步伐,發展勢頭相當強勁。2015年起,步步高成為湘桂兩地零售連鎖的頭部企業,如今有近400家多業態實體門店遍佈湘、贛、桂、川等省市,躋身全國連鎖百強14強。
然而,進入2020年,隨著疫情反復襲擾以及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的不斷衝擊,有著騰訊和京東支持的步步高也難擋實體商超大環境的變天,經營狀況急轉直下。
數據顯示,2020年,步步高門店高速增長的趨勢開始出現放緩,當年百貨門店淨關閉3家,為過去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超市門店的開拓也大幅減速,僅淨增加21間。到了2021年,這一狀況更加嚴峻,百貨門店和超市門店數量分别減少8間及26間。
經營業績方面,步步高2020年開始結束了往年平穩增長的勢頭。當年,步步高營收和淨利潤分别下滑20.23%及35.35%,到了2021年,步步高產生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額為1.64億元。2022年一季度,步步高的經營頹勢進一步擴大,當期營收下滑超過20%,淨利潤暴跌72.93%至2,805萬元。
在當初騰訊和京東戰略入股步步高時,步步高放話稱:要合力打造智慧零售,成為零售升級先行者。為此,步步高將當時旗下200多家門店入駐京東到家,積極擁抱電商。
從近兩年來的轉型看,步步高數字化轉型喜憂參半。2021年底,公司數字化會員突破3000萬名,同比增長25%,數字化會員動銷率達60%。
在線上聚攏了私域流量是好事,但問題在於,這些私域流量是建立在步步高的高獲客成本下的,並且線上渠道沒能從根本上抵消線下渠道經營失速的負面影響,盈利能力反而出現了惡化。
轉型重要還是套現重要?大股東:套現為妙!
步步高近兩年來的經營未能出現奇迹,其大股東們也失去了耐心,紛紛減持套現。
2020年下半年開始,步步高的前十大股東求生欲相當強烈。Wind數據顯示,在2020年10月初,步步高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還有68%。到了2021年初,這個比例降至59%。
而進入傳統商超營商環境更為嚴峻的2022年,步步高前十大股東在「跑路」之際也不忘靜待股價走到階段高位。上圖所示,在4月19日,當步步高股價節節攀升達到階段高點之際,前十大股東大幅減倉,次日(4月20日)持股比例大幅降至41%。
而當大股東們紛紛同日大幅套現後沒幾日,步步高股價開始從高位跌落,大股東們的套現手法可謂是神操作。
那大幅套現的大股東是誰?
是騰訊和京東。在電商壓制傳統商超的時代下,步步高沒能實現二次崛起,騰訊和京東的算盤打錯了,未能借助步步高收割一波紅利,這難免會有些失意。
在2021年底,騰訊和京東分别是步步高的第三大及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别為6%及5%。在今年4月19日及20日,騰訊和京東似乎不看好步步高這個「小弟」的發展前景了,選擇割肉離場。
在4月19日及20日,騰訊和京東分别減持了步步高863.91萬股和1610萬股,涉資累計超過2.6億元。減持後,騰訊和京東持股比例分别降至5%及3.14%。
不過,騰訊和京東此次減持並未獲利,而是忍痛割肉。京東和騰訊的減持價格,相較於當初的受讓價,虧損金額分别超過9,000萬元、6,000萬元,虧損比例分别達到34%、42%左右。
實際上,不僅是騰訊和京東這兩位大股東減持,步步高也在關鍵時刻減持自身股票。
在4月18日,即騰訊和京東減持股份前,步步高發佈減持計劃,將去年回購的1258萬回購股以及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的2368萬股一並減持。從股價表現來看,步步高當初回購的成本是7.96元,而宣佈減持當天收盤價是9.48元,浮盈19.1%。
有意思的是,在步步高和兩大股東減持消息出爐後,步步高在4月23日發佈了慘淡的年報預告,並對「部分業務活動的會計判斷和原預計存在部分偏差」向廣大股東致歉。預告披露後,步步高股價開啓了一波下跌趨勢,讓不少小股東高呼被「割韭菜」。
國資雪中送炭,只能解燃眉之急?
兩大國資戰略入股步步高,來得正是時候。
在近日與興湘集團和麓谷集團的簽約儀式上,步步高董事長王填實不相瞞說出了公司的困局:「因為疫情等原因,步步高近期出現經營流動性緊張局面。」
我們先看步步高的現金流。
在2021年,儘管步步高產生虧損,但經營現金流依然不錯,當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同比飙升142.5%至32.71億元。但這,並不能掩蓋步步高面臨現金流緊張的局面。
一方面,步步高有較多的資產受限。2021年報顯示,步步高有合計117.54億元的資產受限,原因是抵押、保證金或者訴訟凍結。其中投資性房地產約80%處於抵押狀態。
另一方面,步步高的償債能力正受到考驗。
過去五年,步步高的資產負債率一路攀升,2017年為59%,到了2021年變了76%。
而巨額的短期負債,是步步高近期被傳出陷入資金鏈緊張的根本原因。在2017年,步步高的短期負債為23.9億元,到了2021年,短期負債攀升至78.9億元,翻了3.3倍。
我們來看看公司的流動比率。通常來說,流動比率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亦越強;反之則弱。
上圖所示,2018年以來,步步高的流動負債不斷攀升,而流動比率卻大幅下滑。到了2021年,公司的流動比率降至歷史低位,為0.27,預示著公司的償債能力正不斷減弱。
誠然,兩大國資20億元的資金注入,或許可以顯著緩解步步高短期債務,優化債務結構,提升流動性。但是長期來看,在嚴峻的市場環境及競爭壓力加大背景之下,疊加主營業務尚未有所起色之際,步步高想要走出困境,重拾投資者的信心,仍需要依靠自己,砥砺前行。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