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原創

日期:2022年6月16日 下午7:13作者:毛婷 編輯:May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光大证券(601788.SH06178.HK)N连跳带动了券商股。券商股大涨之后,银行和保险股也终于抬起头来。

然而,市场也意识到金融股的突然冒起,更多是炒作,而非基本面的基本性改变。只是,力度过猛,不由得引起遐想——多年来严重拖后腿的银行和保险股,能不能迎来春天?

银行和保险仍明显落后于大市表现

笔者留意到,今年以来,对比于大市的表现,在A股市场和在H股市场上市的国内大型银行股和主要内险股表现虽不至于惊艳,抗跌力度还是值得嘉许的。

A股方面,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今年以来累计下跌9.74%和18.22%,而科技股跌幅更大,科创50和创业板50分别累计下跌22.83%和22.63%。

A股在2022年4月27日到达近期低位,随后反弹。截至2022年6月16日收市,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科创50和创业板50,从4月下旬低位至今的反弹幅度分别达到了14.73%、20.46%、26.46%和23.54%。

笔者抽取了市值最高的13只股份制银行股来进行综合对比,包括国有四大银行、邮储银行(601658.SH01658.HK)、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平安银行(000001.SZ)等,它们今年以来的累计变幅平均值为-1.16%,中位数为1.94%,远低于大盘指数的跌幅,抗跌力明显好于大盘指数。

与大盘股因局部地区疫情及其他因素影响而于4月下旬回调不同,银行股的短期低位出现在3月中下旬,主要因为美联储的上一次议息前夕,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资金流出,加上为应对环球经济衰退的冲击,高层提出扶持中小企发展,或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润,而导致市场信心不足。

不过,在3月中到达近期低位后,银行股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但与A股4月末以来的反弹幅度相比,还是显得相当温和,平均幅度只有5.97%,远低于A股的大盘指数表现。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A股上市的大型保险股,相对来说表现要好于银行股,短期表现大致跟上大市,但受到个别险企单月保费表现的影响。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今年以来累计跌幅为7.76%,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则累跌7.08%,表现好于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这或是太保在这两天大涨,拼命追赶的原因。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从整体表现来看,A股保险股年初至今平均跌幅约为9%,稍微好于上证指数。从近期低位至今的反弹幅度来看,保险股的平均回升幅度为10.77%,低于上证指数的14.73%。

值得留意的是,A股保险股今年以来的表现稍微好于大盘指数,但论抗跌力,还是不如银行股。A股今年以来的表现下挫严重,银行股却大致纹丝不动。笔者认为,银行股估值偏低应是其抗跌力强的关键因素。

见下表,大型银行股的市净率平均值只有0.60倍,而保险股的平均值则达到1.14倍。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港股的表现也类似,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国企指数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下跌23.45%、19.82%和11.86%,但主要内银股整体来看仍录得2.46%的平均涨幅;内险股的累计变幅则为-1.19%,其中太保的累计跌幅最大,估计这也是其近日触底反弹幅度较大的原因。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从市净率估值来看,港股上市的内银股和内险股相差不远。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银行股和保险股的基本面如何?

既然今年以来银行股和保险股的表现均优于大市,而它们近日的表现主要受到市场情绪的操控,那么长远而言,它们又能否重拾往日辉煌?这还得从其基本面说起。

先来看保险股,寿险改革一直是国内大型保险企业的痛点,依靠代理人的模式随着代理人的流失,而受到了挑战。国寿、平安等均推出了寿险改革,希望通过优化代理人制度和数字化,来克服问题,效果仍有待验证。

另一方面,随着放开限制,国内的保险企业还需要面对外国险企竞争加剧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型保险企业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未见大的起色。

2022年5月,平安的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按年下降2.04%,尚未摆脱保费下降的表现;国寿增长6.89%,太保增长14.49%、人保增长1.67%,新华保险增长14.29%。

2022年前五个月,平安和国寿的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按年下降2.39%和1.86%。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财险业务方面,平安的5月单月表现不错,但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仍低于太保和财险。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整体而言,平安的保费收入仍落后于同行,这也是它的市净率估值从过去的高溢价下降的原因。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银行股方面,宽松政策或缩小其利息业务的利差,但应可得益于鼓励经济措施的整体影响——业务增长,以及中小企的发展,从而缓和利差缩小的影响。

从这些银行2022年第1季的账面财务状况来看,不良贷款率都得到了控制,拨备覆盖率也较为充裕,应可保障其抗风险能力。

【财华洞察】银行和保险股,能否重拾失落的皇冠?

从上表可见,邮储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不良率最低,而拨备覆盖率最为充裕,其次为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这也是它们的市净率估值较高的原因。从中或可推断,市场当前更注重银行股的风险管理能力,甚于其业绩增长能力。

结语

以上的数据显示,不论大型保险企业,还是股份制银行,其基本面尚未出现非常明确的好转信号。

保险企业方面,平安的寿险业务跌幅依然,惟财险保费收入增长,提升了整体保费收入水平,寿险业务的好转尚需确证,但其市净率估值已跌至近年低位:A股接近平价,H股更出现低水(低于股东权益),这或为其提供了特定的风险缓冲,毕竟平安还有科技资产,后者的估值溢价通常较高。

银行方面,特定行业释放的风险,或正逐渐反映到其业绩以及资产质量中(不良率和关注类贷款规模的增幅),是属于“留院观察”的行业类别,也因此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的估值比较保守。

此外,刺激经济措施带动了实业和科技股的反弹,而银行股的走势似乎与此相逆,这或与市场担心银行的息差会进一步收窄,而风险可能增加的原因。

不过从更长远来看,实体经济好转,将有利于银行的业务扩张和风险缓解,所以前景应是乐观的。

总括而言,保险和银行股的基本面尚未出现质的改善,但从其与大盘指数年初至今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两类股份估值偏低,抗跌力也较强,优质的银行股尤其如此。所以在长远前景未明朗之际,其避险作用或更为明显。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6月13日
【观察】HTC再战手机,首款元宇宙手机能否助其重回巅峰?
6月6日
财华洞察|夏日悠长,季绩似骄阳,美团逐浪“进与退之术”?
6月1日
财华聚焦|科技股强势归来,俯拾即是皆机会?
5月30日
财华洞察 |竞争压力叠加增长放缓,拼多多需要怎么拼?
5月27日
财华聚焦|知乎:“战略性亏损”定成败?
5月16日
财华洞察|季绩超预期,中芯国际为何涨不起?
4月14日
财华聚焦|芒格之后,葛卫东也“翻车”?安恒信息浮亏1.7亿元
4月13日
元宇宙视界|NFT数字藏品平台上线!蓝色光标“元宇宙”赛道初成
4月7日
消费大时代|传统商超2021年集体折戟!转型之路渐起,如何穿越迷雾?
4月1日
【资本力量】农夫山泉与万泰生物,国内首富钟睒睒的“两大王牌”?

视频

青岛啤酒2023年营收339.4亿元

2024年3月27日 下午3:01

奈雪的茶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0.3%

2024年3月28日 下午1:00

比亚迪2023年净利润300.41亿元

2024年3月27日 上午11:07

零跑汽车2023年实现营收167.47亿元

2024年3月28日 上午11:29

快讯

17:29
香港金管局推出9项措施支持中小企业
17:26
外汇局:2023年末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4901亿美元 对外负债13205亿美元
17:22
TCL电子(01070.HK)年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66.4% 末期息16港仙
17:01
恒瑞医药:注射用SHR-A1921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
16:55
思考乐教育(01769.HK)年度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58%
16:40
农业银行:2023年实现净利润2698亿元 较上年增长4.2%
16:31
多氟多: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3.83% 拟10派3元
16:29
东方电热: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42%
16:21
上交所一季报预约披露时间出炉 永吉股份、梅花生物拔得头筹
16:14
赛生药业(06600.HK)年度纯利同比增31.2%至11.22亿元 不派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