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格力青睐倉盾安環境後,美的集團(000333.SZ)也再出手佈局新能源領域。
科陸電子5月23日公告,美的集團斥資13.9億元全額認購科陸電子(002121.SZ)的增發,公司控股權發生變更,美的集團擁有公司表決權股份比例將達到29.96%,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何享健先生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歷時一周的「沉寂」,科陸電子5月24日正式復牌,隨後股價連續漲停,7天内錄得6個漲停,漲幅達80%,目前報收7.45元/股,市值104.9億元。
業績連年虧損,早有「賣身」之意?
資料顯示,科陸電子主要業務是智能電網、儲能等業務。作為國内較早進入儲能行業的企業之一,科陸電子投運儲能項目放電量已累計超過100GWh。
此次美的集團入主科陸電子,被認為是公司試圖擴大新能源的佈局。
不過,從科陸電子方面來看,此次引入美的集團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風光。科陸電子本次增發預案顯示,此次募資將全部用於償還有息負債,以降低資產負債率、緩解現金流壓力、保障經營發展。此前被科陸電子寄予厚望的儲能產品、新型電力等項目則完全消失。
如此看來,科陸電子引入巨頭,反而有一種賣身還債的意思。
財報顯示,科陸電子的現金流吃緊,負債率相當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總資產82.49億元、總負債73.34億元,負債率高達88.91%。其中,45.84億元為有息負債,而公司賬上貨幣資金僅8.03億元。
事實上,公司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至2021年,科陸電子的資產負債比率分别為89.37%、82.34%和88.25%。
背後的邏輯在於科陸電子的主業虧損,公司2018年虧損12.2億元之後,2019年繼續巨虧23.76億元,由於連續兩年虧損,公司於2020年4月被ST。至2021年末近四年内,科陸電子共虧損超40億元。
為了保住上市公司不被退市的殼,公司近幾年就一直變賣資產。2020年財報顯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7.86億元,計入當期利潤的投資收益8.10億元,公司扭虧為盈,得以成功保殼。
在公司連年虧損的情況下,深圳資本集團入股科陸電子,其初衷在於纾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而引發的一系列流動性風險。
現如今,深圳資本集團也要將控股權拱手讓出,短短一年「兩易」控股股東,可見這家公司是確實「不太省心」。
美的「裁員風波」後,繼續加碼新能源
美的集團緣何此時接手科陸電子?
2021年年報中,美的集團曾提到,2022年的經營重點是實現核心To B業務增量創造,著力發展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能源管理、智能出行等四大核心To B業務,而科陸電子涉足的領域與美的集團的B端業務方向重疊較高。美的集團表示,成為科陸電子的控股股東後,擬將其作為開展能源管理業務的主要平台之一。
美的在互動平台表示,能源管理是美的點燃第二引擎,在B端核心業務上佈局與突破的關鍵領域;儲能產業符合國家支持的戰略方向,空間廣闊,科陸電子具備行業競爭優勢。
事實上,美的早已開始新能源賽道的佈局。2020年,美的集團就通過下屬子公司美的暖通,以協議方式收購上市公司合康新能的控股權,交易金額為7.4億元,快速切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另外,今年2月,美的工業技術旗下安慶威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簽約暨奠基儀式在安徽省安慶市舉行。該項目總投資約110億元,主要生產助力轉向電機、新能源汽車電動壓縮機、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等品類產品,打造熱管理、主驅動、輔助/智能駕駛三大系統研發中心及國家級實驗室。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4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美的遭遇了自2013年上市以來的最大難題,自2012年以來業績增速首次跌破雙位數,僅為4.96%。更尷尬的是,2021年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在營收增長20.18%的情況下業績增速只有個位數,過去一年多美的的股價又遭遇腰斬,市值蒸發約3800億元。
前段時間,美的裁員風波鬧的沸沸揚揚,總裁方洪波和辭退員工隔空對話,成為關注點。公司表示,今年,鑒於對内外部環境的判斷,公司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暫緩非經營性投資,多措並舉,進一步夯實增長潛力,提高經營業績。
由此看來,美的並未躺在功勞簿,積極佈局新能源,或是為了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實現其多元化戰略。
從美的「一窺」家電企業的新能源轉型
雙碳目標提出至今,越來越多的傳統家電企業也按捺不住入局分一杯羹。
TCL從家電跨界至面板的故事,已經廣為人知。除了在面板領域成為國内領先之外,TCL也在去年拿下中環股份的控制權。
中環股份是光伏矽片領域第二的企業,僅次於隆基綠能。TCL可以發揮的其管理經驗,還有渠道關系。助力中環股份業務的擴張。
還有創維集團,也是深圳家電領域的老牌企業。2020年,創維成立了光伏業務子公司,兩年時間,在戶用光伏領域已經做到了行業前列。
家電企業切入戶用光伏,銷售渠道、網點銷售人員等都可以重復利用,規模效應很明顯,一如正泰電器此前做戶用光伏一樣。
此外,格力電器也切入了能源領域,入主了盾安環境,而且大手筆進軍新能源汽車。
格力電器入主盾安環境,與美的入主科陸電子有得一比,兩大家電巨頭的出發點類似,所選擇的標的也大致相當,科陸電子主業連續5年虧損,盾安環境總體大虧小賺。
而另一家家電巨頭海爾集團,一方面在發力海外,另一方面,在「孵化」領域頗為成功。利用大企業的資源,和中小企業互助互通,目前已孵化了4家上市公司。
在很多人的固有認知里,家電行業似乎是上個時代的產物,跟科技比起來顯得「老土」。而且近兩年,家電企業也確實有點慘。一方面,國内制造業被東南亞搶飯碗不斷被熱議。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漲,大宗價格高企,導致行業整體毛利率承壓。
不過,家電巨頭們沒有躺平,根據自身積累的優勢,通過新能源的投資和轉型,這個行業有望重新榮光煥發。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