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600006.SH)從原股控股股東東風有限變更為國資委下屬的東風集團(00489.HK)。消息傳來,東風汽車股價強勢回應。
東風汽車、東風有限和東風集團僅名字的糾葛就撲所迷離,它們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關系?又為何會發生股東變更?
「東風」大棋局
5月31日復牌的東風汽車,開盤不久隨即漲停。6月1日,東風汽車股價依然牢牢封死漲停板。
據最新公告消息,東風汽車控股股東將由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有限)變更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集團」),實際控制人也將由東風有限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5月30日,東風集團(00489.HK)與東風汽車控股股東東風有限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約定東風有限向東風集團轉讓其持有的東風汽車5.98億股股份(佔東風汽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9.90%),協議轉讓價格為5.60元/股。
本次股份協議轉讓完成後,東風集團將持有東風汽車5.98億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9.90%;東風有限將持有公司6.04億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30.20%。
屆時,東風集團將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向上市公司除東風集團以外的全體股東發出部分要約收購,要約收購股份數量為5.02億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5.10%),要約價格為5.60元/股,以取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資源整合在路上
眾所周知,港股上市的東風集團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主要的資本運作平台,包括了東風公司旗下主要的業務及附屬公司。
再來說說本次易主的東風汽車,其前身是東風公司下屬的輕型車廠、柴油發動機廠、鑄造三廠等資產和公司。
1998年,東風公司掀起企業改制行動,將旗下輕型車廠、柴油發動機廠、鑄造三廠等相關資產和業務進行重組,採取社會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這便是本次易主的東風汽車。
1999年7月,東風汽車在上交所上市。
20世紀初,東風公司加快自主加合資的發展步伐。2003年再次經歷合資重組,伴隨著這次重組,東風汽車便易主到了東風有限的手里。那麽東風有限是誰呢?
彼時東風公司與日產汽車公司達成協議,以各自投資50%的形式成立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有限成立後,東風汽車的控股股東變更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
東風有限無實際控制人,東風集團與日產中國均無法控制東風有限。東風有限的總部位於武漢,旗下包括東風汽車、東風日產、東風啓辰、東風英菲尼迪、鄭州日產等公司。截止2022年5月30日,東風有限持有東風汽車12.02億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0.1%。
可以說東風公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絢彩紛呈的改革史,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壯大。
發展至今,東風汽車已經成為東風有限乃至東風集團的優質資產。東風汽車主營高端輕型、輕型、微型、皮卡,肩負東風集團輕型商用車事業。
2021年,東風汽車LCV(輕型商用車)市佔率達9.3%,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公司在LCV市場保持排名第五位,其中輕卡(不含皮卡)行業排名第四位,提升一位。2021年東風汽車營收155.5億元。
東風集團將商用車業務作為未來戰略發展的重點之一,投入東風集團懷抱,也有利於東風汽車按照東風集團的商用車整體發展戰略,聚焦主營業務。
東風有限未來將聚焦於東風日產、東風啓辰與東風英菲尼迪的乘用車業務,兩者從戰略方向上不存在一致行動。
為了解決市場關心的同業競爭問題,東風集團表示將在取得東風汽車控制權之日起五年内,綜合運用資產重組、股權置換、資產出售、委託管理、業務整合、業務調整或其他合法方式,穩妥推進與東風汽車相關業務的整合,以避免和解決前述業務重合可能對東風汽車造成的不利影響。
國企改革成市場主線?
東風汽車的整合僅僅東風公司的改革一角,早在2019年,東風有限就將旗下零部件集團業務整體注入東風科技,從而實現板塊業務整體上市。近日在東風家族深化改革背景下,東風科技股票也收獲4連板。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年,各大央企國企也在緊鑼密鼓的鼓點節奏下實施改革計劃。
5月26日,兩大軍工龍頭擬合並的消息傳出,中航電子發佈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擬吸收合並中航機電並停牌。
海汽集團5月27日晚間公告稱,擬向海南旅投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海旅免稅100%股權。交易完成後,海汽集團主營業務將從傳統客運業務轉型為綜合旅遊業務。
幾乎同時一時間,國資委領導密集考察了中國鐵塔、中國電建、中國建材集團、中國農發集團等央企,釋放出改革加速的明確信號。
政策面上,5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發佈《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著力打造旗艦龍頭、專業領航上市公司。
在國企改革相關政策推動,以及大型央企、國企上市公司頻傳改革音訊下,近幾個交易日,國企改革概念股掀起熱潮。
5月30日收盤,哈焊華通、晉控電力、保變電氣、晉西車軸、明星電力等逾50股漲停。
5月31日,天沃科技、粵傳媒、廣州浪奇、晉控電力、中通客車、中遠海科、中光學、大慶華科、五礦發展、中成股份、英力特、吉林化纖、寶泰實業等19股漲停。
其中,中通客車更是收獲13連板。
在主題熱度急劇升溫下,申萬宏源研究建議從兩條主線把握國企改革的機會。
主線一:優質資產注入,以軍工板塊為重。橫向比較各領域,軍工央企的資產證券化空間較大:截止目前,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兵器工業集團的證券化率分别只有15%、15%、21%,而其體外尚有不少以科研院所為代表的優質資產,後續資本運作值得期待。
主線二:挖掘股權激勵方案,尋找被低估的個股。2019年,國資委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此後A股市場上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激勵的案例迅速增加。截止目前,2019年後發佈預案的國企中共有228家處於激勵有效期内,包括威孚高科、雙塔食品、神州高鐵、長安汽車等。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當前的基本面和流動性非常適合主題性的投資機會(特别是政策類主題),而《工作方案》的出爐為國企改革帶來了有力催化。中信建投認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有望成為2022-2024年國企改革重點方向。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