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11日全線漲停。其中,當天生豬期貨主力合約2201漲幅達7.98%,報收15285元/噸。這是我國生豬期貨上市後的首次漲停。
10月12日早盤,生豬期貨盤中一度漲幅超過5%,收盤上漲2.69%。
之前的10月8日,豬肉板塊拉升,板塊内鵬都農牧、傲農生物漲停,正邦科技、溫氏股份等漲近6%,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等跟漲。
消息面上,農業農村部近日出台了生豬產能調控方案,提出了生產端逆週期精準政策調控措施,以加強對生豬產能調控的政策性指導。
此外,年内第二輪豬肉收儲工作將於10月10日正式開啓,此次掛牌競價交易3萬噸,相較於2021年第一次豬肉收儲競價交易2萬噸,數量上增長50%。經過測算,若按照國内一頭豬均重250斤計算,此次交易相當於24萬頭豬,收儲力度明顯加大。
豬價成本線附近波動?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探底」,尤其是今年9月份,全國生豬均價從月初的6.95元/斤,跌至5.44元/斤(截至9月30日),單月跌幅高達21.7%。目前,大多數地區已跌破自繁自養成本線,東北地區甚至跌至每斤4元多區間,下跌行情仍未停止。
此外,仔豬的價格亦是從2021年3月最高點93.86元/公斤開始下跌,截止9月下旬已連跌25周,30元/公斤整數關口已經岌岌可危。
為何這波豬價會跌得這麽猛?
從產量數據來看,目前生豬產能仍在慣性增長。據農業農村部數據,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是2329萬頭,同比增長了97.5%,生豬存欄環比增長1.1%連續6個月增長,每月新生仔豬量保持大幅增加。
從需求端來看,安信證券表示,隨天氣逐步轉涼,下遊需求較前期雖有所好轉,但仍舊較為疲軟,消費增量持續不及供給增量。
當前行情下,9月下旬消費疲軟持續,規模場假期中有部分擠壓,目前正加快出欄節奏,市場生豬供應過剩。可以說,供應端的發力和需求端的持續疲軟是造成豬價走低的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今年生豬現貨市場供需嚴重錯配,現貨價格崩盤打破期貨預期支撐,造成期現共振下行。」國泰君安期貨農產品首席分析師周小球表示。
對於生豬期貨的異動行情,中國國際期貨研究院認為,生豬期貨反彈屬於預料之内,對於養殖戶,建議不要一直壓欄扛價,如果市場價格合適就儘快出貨,否則出現五六月踩踏行情只會更糟。
上市豬企上半年業績慘淡
豬價跌到「六親不認」,造成了相關養豬企業出現「增量不增收」的現象。10月7日,溫氏股份發佈9月份主產品銷售簡報披露,9月銷售肉豬169.88萬頭,收入24.1億元,毛豬銷售均價12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别為129.23%、-21.65%、-65.10%。
對於銷量的增長,溫氏股份表示主要源於投苗增加,然而受到國内行情變化,肉豬銷售均價卻同比下降,由此一來,9月肉豬收入同比去年有所下滑。
另一家養豬大戶天邦股份亦發佈了1-9月份商品豬銷售數據。據披露,1-9月銷售商品豬280.96萬頭(其中仔豬銷售48.12萬頭),銷售收入61.81億元,銷售均價20.28元/公斤(商品肥豬均價為18.94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别為38.73%、-6.13%、-64.00%。
隨著上市豬企前期投入產能逐漸釋放,整體出欄量大幅上升,這亦是前文所述的供給端產能過剩。但受豬價大幅下跌影響,養豬企業收入情況普遍下滑。
此外,上半年各豬企業績表現披露,除牧原股份業績略有下滑外,其餘大部分企業均呈現虧損狀態。
其中,牧原股份上半年實現淨利95.26億元,同比下降11.67%;溫氏股份淨利潤虧損24.98億元;新希望和正邦科技淨利潤也同樣出現虧損。
四季度豬價有望反彈?
東興證券指出,季節性需求提升疊加二輪收儲提振信心,後市豬價仍有小幅反彈機會。
隨著國家及各地豬肉收儲工作的陸續展開,疊加秋冬季及節日消費需求,豬肉價格有望逐步企穩回升。國家發改委一級巡視員彭紹宗在9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國家發改委積極督促指導各地同步收儲生豬,形成調控合力。
四川省發改委等五部門近日聯合發佈了《四川省生豬豬肉市場價格調控預案》,其中提到,當生豬大範圍恐慌性出欄、生豬和豬肉價格大幅下跌時,實施臨時儲備收儲,以有效「託市」。
彭紹宗指出,未來幾個月,隨著收儲「託市」效果逐步顯現,疊加秋冬季和兩節豬肉消費趨旺、需求增加,生豬價格可能會逐步有所回升。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採取進口調節等跨週期措施,促進生豬市場平穩運行。
安信證券認為,國家收儲「託市」信號發出,有望緩解養殖行業的恐慌情緒。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陸續出台政策,著力推動生豬穩產穩供穩價。
太平洋證券預計,估值方面,目前絕大部分豬企的頭均市值仍處於歷史底部區間,向上空間明顯,建議關注豬價反彈和估值修復疊加的投資機會。
東吳期貨則表示,生豬期貨暴漲與市場對滞漲擔心分不開,其他品種創新高和暴漲成為低位生豬價格強力反彈的導火索,目前生豬整體基本面尚未改觀,市場持續反彈的動力不足。
文:虹小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