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國慶檔電影《長津湖》,以長津湖戰役為故事背景,直接打開那場抗美援朝戰爭塵封的記憶,自9月30日全國公映以來,以一騎絕塵的姿態,在國慶檔電影市場遙遙領先。
截至10月5日15時50分,據貓眼app顯示,上映6天的《長津湖》全國綜合票房高達23.2億,鎖定國慶檔半程冠軍。《長津湖》的累計觀影人次近4000萬。
從趨勢來看,本片可能是一部五十億級别票房的電影,筆者預計,有可能挑戰之前的票房冠軍《戰狼2》。
背後受益的上市公司
《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據媒體報道,其制作成本高達13億元,創下華語電影成本紀錄。
根據影視行業規定,電影業稅收等約佔8.3%(包括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還有3.3%的特别營業稅)。再扣除相關發行代理費用(1%~3%),剩餘大部分的票房,由電影院分享57%,以及片方分享43%的利潤分成。通過以上數據測算,本次《長津湖》大約35億票房,片方才算收回投資。
由於投資巨大,《長津湖》背後牽涉多家上市公司。據公開資料,本片由「主旋律專業戶」博納影業主控出品,其背後股東包括上市公司萬達電影(002739.SZ)。另外,中國電影(600977.SH)、上海電影(601595.SH),阿里影業(01060.HK)亦是本片重要出品方。
相比博納影業,中國電影顯得野心勃勃,8月初以來,中國電影陸續發佈公告稱,公司參與出品電影《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以及國產災難電影《峰爆》、親情題材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關於我媽的一切》等。這些利好促使中國電影股價觸底反彈,從8月初的低點至今,實現累計上漲超20%。
上海電影股價於9月30日也放量上漲5.57%,可以看出,市場預期《長津湖》票房較為樂觀。
影視股有望迎估值修復
《長津湖》此類現象級電影的爆發,有望給低迷許久的影視股帶來估值修復的契機。
要知道,2020年初以來,影視行業面臨巨大挑戰,因為疫情的肆虐,電影院停業,行業陷入停滞。自從去年下半年,尤其是今年以來,隨著國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影視行業逐步迎來復蘇,業績改善也較為明顯。
從2021年半年報數據來看,一共19家影視上市公司,有16家淨利潤出現同比增長,7家影視類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翻倍增長。
其中,光線傳媒以2255.45%的增幅拔得頭籌。上半年光線傳媒實現營業收入7.55億元,同比增長191.37%;歸母淨利潤為4.85億元,同比增長2255.45%。上半年中電影業務貢獻營收6.6億,佔比87%,成為支持公司業績的重要來源。
而今年的國慶檔票房數據,有望在復蘇的基礎之上,繼續提振整個影視板塊的情緒。
根據中金公司預測,票房水平處於高速恢復,在經歷疫情反復及短期内容空窗,2021年國慶檔或成為影市恢復的重要觀察檔期,預測票房有望達到41-49億元,這一數字有望恢復到2019年(疫情前)同期水平。
山西證券認為,從前三季度電影市場運行情況來看,電影市場仍處於疫情後恢復的階段内,優質的内容供給會對觀影人數及觀影次數的拉動起到重要作用,進而對大盤票房表現產生影響。
該機構指出,從長期趨勢來看,在擴大疫苗接種、嚴防境外輸入、加快多種疫苗研發等多類措施下儘快實現群體免疫,同時海外疫情防控趨於穩定後也將推動進口影片的引進,共同提振國内電影市場的繁榮。由於疫情反復等因素導致三季度電影市場表現較為平淡,四季度在國慶檔的帶動下院線及電影板塊有望迎來回暖業績進一步改善。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