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净利同比增长14.4%,线上业务或迎“收获期”
原創

日期:2020年3月23日 下午12:48作者:神仙打架
净利同比增长14.4%,线上业务或迎“收获期”

前言:

过去一年,是收获的一年。

在高鑫零售(06808-HK)披露的财报里,其用“硕果累累”四个字对2019年做了总结。

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录得总销售营收1018.68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较上年同期增长0.5%;同期录得权益股东应占溢利28.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

以上两项财务数据表现比较亮眼,不过稍有点瑕疵的是,公司的收入在2019年录得953.5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略显疲软。

细分来看,拖累收入小幅度下滑源于销售货品的收入(912.7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5%,而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则同比增长7.1%,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销售货品收入的下滑,但因租金收入占比很小,因而高鑫零售的总收入最终有所下降。

在销售货品方面,这一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收入主要源自大卖场及线上销售渠道、食

品、杂货、纺织品及一般商品为主的商品销售。

线上与线下双轮驱动,为高鑫零售的销售增长提供了支撑。

2019年公司的O2O业务(线上到线下业务)的总销售营收较去年增长近90%。

在B2C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大润发优鲜”及“欧尚到家”,并通过合作方平台入口如淘鲜达、饿了么及天猫超市,选择生鲜一小时到家服务。

当前,高鑫零售在B2C的用户数已突破3300万,其中活跃用户数超过1000万,店日均单量

及客单价持续稳定向上攀升。

而在B2B端,2019年这一部分的营收同比增长了约50%,现有用户已超过53万,活跃用户接近24万,客单价超过一千元,客户主要以批发零售及企事业单位为主。

此外,在基础端的大卖场,其也在不断升级,并将功能、品类、心智相似的大卖场重构,使得商品陈列方式在专业的基础上,突出商品组合的差异化。

截至2019年底,高鑫零售在中国共有486家综合性大卖场,其中约7.8%位于一线城市,16.5%位于二线城市,46.3%位于三线城市,21.6%位于四线城市,7.8%位于五线城市。

多业态的布局,为高鑫零售的持续盈利夯实了基础。

不过眼下疫情的蔓延,对零售业的冲击在所难免,高新零售该如何应对?

其实,在线下门店业务受到疫情影响的时候,生鲜到家业务已在悄然崛起,这于高鑫零售而言,不可谓是一大机遇。

尤其在于阿里巴巴合作后,公司原有的实体店瓶颈已完全被打破,O2O业务的获利模式已初具雏形。

靠着阿里巴巴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新的销售模式也在不断被挖掘出来,如“猫超共享库存”、“社区团购”和中小型超市,已在不断丰富客户购物的场景和消费体验。

2020年,虽面临的考验不小,但于高鑫零售而言,或许也是其线上业务收获的一年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3月23日
上市不足半年,股价惨遭腰斩,德视佳该如何“矫正”?
3月23日
核心业务表现优异,中国白银集团经营溢利强劲增长
3月22日
再战江湖!罗永浩要进直播界抢生意
3月22日
江西铜业收到10亿元财务资助,2020年仍然挑战颇巨
3月21日
年度业绩高质量增长,蓝光嘉宝服务搭建生活服务新生态
3月20日
【会议直击】中信证券:日赚逾三千万,投行业务表现亮眼
3月20日
中国利郎2019年成绩单:稳住了阵脚,却牺牲了毛利率
3月20日
股价逆势翻倍,市场看中了微创医疗什么?
3月20日
携程归母净利润70亿,梁建章0薪抗疫
3月20日
近六年收入不升反降,净利下滑超半,百年老店普拉达路在何方?

视频

快讯

12:22
沪港就15范畴合作方向达成共识
12:08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解读《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12:08
格力电器:投入30亿元资金启动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活动
11:26
成实外教育(01565.HK)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34.5% 派息0.55港仙
11:26
中国贸促会5月将在北京举办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
11:12
亿华通(02402.HK)首季归母净亏损同比扩大136.07%
11:02
5月1日起 粤港澳两地牌车辆管理推出四项便利措施
10:41
成都:全市范围内住房交易不再审核购房资格
10:36
海淀区计划到年底部署10000P算力
10:31
全面走向“人工智能+” 国内首个汽车大模型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