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個核桃之前,養元公司一直是研究生產核桃飲品的尖端企業,擁有全國最大的核桃種植基地。2005年,養元經過多年研發,推出了自己的工藝集大成品牌六個核桃。
六個核桃的創始人姚奎章是個酒文化愛好者,小的時候就喜歡釀酒,在大學的時候學習的也是發酵,釀造等相關的化工專業,畢業之後姚奎章進入可衡水老白幹。
1999年,衡水老白幹兼併了養元飲品(603156-CN),其後,在衡水老白幹的運營之下養元一直虧損。2005年,在連續虧損六年之後,衡水老白幹掛牌出售養元飲品,那個時候只是衡水旗下一個員工的姚奎章帶領著58名工人籌集349萬元,接手了養元飲品。
多年的努力讓養元飲品佔據核桃乳市場88%的份額。帶來了業績的快速增長,併在2015年衝向歷史最高點。2015年,養元飲品的營收達到了91.17億元,實現淨利潤26.20億元。
不過這樣的日子併沒有持續多久。
2018年2月,養元飲品順利登錄A股。為了更好的通過廣告打響品牌,養元飲品將代言人更換成流量「小鮮肉」王源。這樣的費心併沒有促使業績增長。養元飲品的高速增長也止於2015年。2016年、2017年,養元飲品的營業收入陷入「兩連降」,2018年雖稍有好轉,錄得營業收入81.44億元,遠未達到2015年91.17億元的水平。
截止2019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95億元,同比下滑12.5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50億元,同比下滑8.56%。
從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情況來看,養元飲品更是「全線崩塌」,七大地區的銷售收入全部下滑,其中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華中地區更是「重災區」,下滑幅度分别達28.84%、24.90%、16.99%、14.89%。
事實上,養元飲品自身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包括產品單一、重營銷輕研發、品牌待優化等,而這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養元飲品業績增長難度。
財華社在2017年養元飲品的招股書中發現,六個核桃的包裝費比產品本身還貴。
根據2017年招股說明書顯示,一罐六個核桃的成本組成大致是這樣的:1、易拉罐(0.57元),2、核桃仁(0.25元),白砂糖(0.05元),其它原材料(0.13元)。每罐六個核桃的成本中,佔比最高的竟然是易拉罐。其中,在直接材料中,核桃仁成本佔比為23.3%,易拉罐成本佔比位列首位,為52.18%。
2018年這一情況仍未得到改善,易拉罐的採購金額佔採購額比重為58.45%,仍位列首位。而核桃仁的採購金額佔採購額比重僅為15.98%,最大的成本不是產品本身,而是易拉罐,顯然該產品的功效併不是特别重要。
一直以來養元飲品因「重營銷輕研發」廣受诟病。養元集團的銷售佔比達10%以上。
據養元飲品財報披露,2014年-2018年,養元飲品銷售費用在營收中的佔比分别為10.38%、10.11%、12.06%、13.86%、12.67%。同期研發費用在營收中的佔比分别為0.03%、0.06%、0.088%、0.14%、0.26%。可見,養元飲品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幾百倍,不過,2018年養元飲品也確實在有意加大研發投入,削減銷售費用。
養元飲品利用一係列的廣告策劃將產品與「用腦」結合起來,卻不直接說其產品有健腦功效,令消費者自己聯想。
自媒體號丁香醫生曾報道表示,核桃不會補腦,而且六個核桃一罐飲料里面的核桃大約是2個。此外中國裁判文書網上顯示,消費者以「虛假宣傳」對養元飲品提起訴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飲料銷量為1.56億噸,較2017年下降11.31%,行業整體需求疲軟,消費者選擇多元化。
在當前市面上的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包括達利食品、蒙牛、可口可樂等也在佈局,推出的產品包括豆奶、花生奶等,這些企業擁有更為成熟的銷售渠道,迅速的在市場鋪貨,搶佔份額。
而養飲品在六個核桃之外,還推出過大量核桃乳新品,但從營收數據上看,拉動公司業績增長不夠明顯。
登錄天貓,併未發現養元飲品除六個核桃以外的其他產品。在京東旗艦店,所陳列的7件產品均為核桃乳,核桃杏仁露、核桃花生露、果仁露、杏仁露、核桃奶等產品不見蹤迹。
此外山寨產品也成為養元飲品的阻礙。公開報道顯示,「六仁核桃」、「果仁核桃」,每箱比六個核桃便宜10元至20元。
從當前來看,植物蛋白飲料增速放緩、競爭對手輩出,給原有的老品牌帶來較大的挑戰。而單一的產品業務併不能夠持續維持養元飲品業績,廣告洗腦也不會成真。養元飲品還需要在研發上下功夫,畢竟單純營銷,只會讓業績陷入危機,消費者也不會為此買單。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