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伴隨股市的回暖,債市卻遭遇大幅調整。面對收益回撤的情況,投資者們也都無奈直言:「說好穩穩的幸福消失了」!
據悉,自上周五(11月11日)開始,債券市場出現急跌,於本周一(11月14日)跌幅加劇,創下債市6年最大單日跌幅。
數據顯示,11月16日,10年國債收益率上升至2.83%,3年國債收益率上行至2.49%,國債期貨10年期主力合約下跌0.27%,5年期下跌0.31%。至此,債券市場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
受債市影響,債基也不香了。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市面上共計1168只債券基金(中長期/短期/混合債券一級基金),有1001只債券基金11月以來的回報率為負數。
其中,大摩優質信價純債基金在11月以來跌幅為4.23%,成為全市場跌幅最多的純債基金。
此外,據統計,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來,逾千只債券基金(A/C分開計算,下同)收益為負,其中跌幅超過10%的有107只,跌幅超過20%的有20只。
很顯然,一向以「穩穩的收益」著稱的債基已是「光芒不再」。那麽,導致債基瘋狂下跌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麽?
事實上,債券市場近期並沒有出現「暴雷」事件,如此大跌,本質是利率的變動。
博時基金分析表示,債券資產的收益主要由債券票息收入和債券價格變動這兩部分構成,其中票息收入比較穩定,而債券價格會有波動。利率則是影響債券定價的主要因素,當利率上行時,債券價格下跌,當基金持有這些債券時,那基金資產價值就會減少,產品淨值就會下跌。
而面對債券市場的劇烈波動,私募排排網財富運營經理徐聖雄表示原因有三方面:
一方面因為市場預期在改變,政策暖風讓投資者對經濟變得更加樂觀,認為前期寬松政策會出現轉向;另一方面近期權益市場情況好轉,有交易層面的搶跑以及負債層面的收縮因素,導致債市出現踩踏;第三就是情緒層面的宣洩,基於中期維度的預期變化,空頭情緒在集中宣洩。不過,徐勝雄也指出:「目前政策轉向不太可能,現在正處於經濟弱復蘇的關鍵期,仍需貨幣政策的保駕護航。」
中證鵬元研發部研究員李席豐亦指出,前期國債利率已處於歷史低位,債市對利多因素反映有所鈍化,跨月後資金價格回落緩慢,流動性邊際收斂,債市面臨回調壓力,而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和「金融十六條」政策的推出顯著提升市場對經濟的未來預期,多重因素共振下債市迎來劇烈調整,出現債券利率單日上行超10bp的極端行情。
中信證券還表示,債市的調整除了基本面的原因之外,還可能與銀行表内、銀行理財、基金交易配置的操作因素有一定關系,贖回潮2.0或已來臨,負反饋效應短期主導了市場。中信證券分析稱,本次贖回潮主要由於債市大幅回調導致資管產品淨值大幅回撤而引發,未來央行很可能會出手幹預,或將通過逆回購等操作平抑市場波動,維護市場秩序,因此贖回潮預計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展望後市,博時基金則認為,調整更多是情緒面衝擊,是對預期的自我修正。該機構認為基本面的拐點尚未到來,情緒面的餘波已充分釋放。除了一些產品贖回衝擊的餘波外,債市的調整基本告一段落,與歷次債市走熊的高久期高槓桿有本質區别。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