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面對疫情擴散,油價崩塌,環球股市連續雪崩式倒下,一個月內累計跌幅約達20%。各國央行輪番出手,勢要拯救信心已失的市場。最新出招為中國人民銀行,3月13日收市後宣佈定息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麥格里大中華區首席濟學家胡偉俊對香港《財華社》表示,這次央行降準是市場預期之內,規模尚算溫和,只是向市場釋放5500億元人民幣長期資金。估計對下周一股市刺激作用亦不會太大,更重要看美股今晚的走勢表現,以至美國進一步的刺激經濟措施。降準對小微企有一定幫助,但不會太大,更重要是中國經濟快回復正常,工人盡快復工。至於央行下一步會否降息,他認為將視乎下周美國聯儲局的降息幅度,若大幅降息,中國或會跟隨,但同時亦要顧慮到通脹問題 。
環球央行已連環出招。紐約聯儲銀行宣布,周四及周五將向3個月回購操作市場注入5000億美元,周五亦會向1個月回購市場注入5000億美元。另外,紐約儲行於3月份餘下時間,將向1個月及3個月回購市場每周注入5000億美元,以維持市場流動性。二十國集團發表聲明,一致同意將動用所有可行政策工具,包括適當的財政和貨幣措施。
日本央行宣布,將買入2000億日圓日本公債,到期年限為5至10年。澳洲央行在日常貨幣市場操作中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入88億澳元。挪威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委員會一致決定,將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1厘。挪威央行減息半厘。
證券市場亦出硬招。南韓下周一起至9月15日,禁止沽空在主板和創業版上市股票;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亦宣布,暫時禁止部分沽空工具和交易,包括禁止股票沽空,亦禁止在英國沽空所有意大利、西班牙證券;意大利證交所推出今日起生效的沽空禁令;德國交易所考慮可能禁止沽空活動;泰國證交所主席亦表示,會臨時調整沽空規則。
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准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准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援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次定向降准如何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准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此次定向降准釋放長期資金有效增加銀行支援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援實體經濟。此次定向降准兼顧主動推動和事後激勵,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有關這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具體內容,他介紹民銀行自2018年起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考核制度,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占比達到一定比例的大中型商業銀行給予0.5個百分點或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助學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的小型企業貸款、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的微型企業貸款。考核對象包括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較大的農商行和外資銀行。近期人民銀行完成了2019年度考核,一些達標銀行由原來沒有準備金率優惠變為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另一些銀行由原來得到0.5個百分點優惠變為得到1.5個百分點優惠,總的看,對這些達標銀行定向降准了0.5至1個百分點。
這次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准,他解釋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中型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慮到去年人民銀行已對符合條件的農商行和城商行實施過定向降准,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中所有大型商業銀行都將得到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為發揮定向降准的正向激勵作用,支持股份制銀行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同時優化“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率框架,此次對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准1個百分點,同時要求將降准資金用於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並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環球政府合力維持市場穩定,減低恐慌性沽售。3月13日,港股奇跡單日V型反彈1500點。由低開1789.75點或7.36%,最終以貼近全日高位收市,跌276.16點或1.14%,恒生指數收市報24032.91點,險守24000點關口,單日收復逾1500點失地;成交金額亦激增至2024.3億港元。
各地政府的努力已初見成效?!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