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開拓藥業(09939.HK)再度開啓反攻,開盤股價飙升,一度漲超31%,截至收盤,該股收漲15.89%至1.75港元/股。
而就於兩個交易日之前的2月2日,開拓藥業開盤後一路衝高,全天收漲51.67%,頗為吸睛。不過,開拓藥業翌日便大跌17.03%至1.51港元/股。
僅僅在三個交易日内,開拓藥業股價便坐上了「過山車」,出現現象級的大漲大跌,實在罕見。而市場資金博弈的背後,與公司用於治療脫發的聯藥III期臨床獲批關系極大。
向雄秃聯藥發起衝鋒
2月1日,開拓藥業披露公告顯示,其自主研發、潛在同類首創的KX-826與米諾地爾聯合治療中國成年男性雄激素性脫發(AGA)的Ib/III期臨床試驗已於近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用以評價KX-826與米諾地爾聯合治療中國成年男性AGA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就在KX-826與米諾地爾聯合治療臨床試驗獲準前不久,前期投資者報以高期待的KX-826單藥III期臨床試驗才剛剛受挫。
公告顯示,11月27日,開拓藥業突然宣佈旗下治療男性雄激素性脫發產品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與安慰劑相比在統計學上未達到顯著性。受該消息刺激,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當日開拓藥業跳空放量暴跌了31.86%,此後公司股價一路下行,甚至刷新歷史低點。
在業内人士看來,KX-826與米諾地爾聯合療法的出現,替補了開拓藥業在雄秃藥單藥領域的失利,或是公司押注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據悉,KX-826(福瑞他恩)為開拓藥業的核心藥物之一,自開發以來已在中國、美國完成針對男性及女性的多項用於脫發治療的臨床試驗,並表現出優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趨勢,一直被市場給予厚望。但就目前來看,其單藥III期臨床試驗顯示效果並不顯著。
此外,米諾地爾為治療AGA的主流獲批藥物之一(另一款為口服藥非那雄胺),其於1988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於治療脫發。
通過本次聯合療法的探索,開拓藥業表示將進一步挖掘KX-826於脫發領域的治療效果。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一般來說,一款新藥從完成II期臨床到完成III期臨床,成功概率不足十分之一。對於開拓藥業而言,KX-826與米諾地爾聯合藥能否取效仍有待觀測。
除此外,放眼這個行業,在高壓、飲食作息不規律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當代人「脫發」困擾愈發嚴重,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根據衛健委2019年發佈的數據,我國脫發人群已突破2.5億人,相當於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正遭受脫發困擾。其中,男性約1.63億,佔比高達9成;且脫發群體呈年輕化趨勢,30歲以下脫發人群比例達84%。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跨國藥企輝瑞、禮來,國内藥企三生制藥、科笛等均在加速佈局,這對開拓藥業來說壓力不是一般大。
未盈利生物制藥公司,產品商業化仍待提速
資料顯示,開拓藥業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臨床階段新藥開發商,專注於研究癌症藥物及其他雄激素受體(AR)相關疾病藥物。2020年,公司登陸港股上市,但目前還未有任何一款藥物成功上市。
從研發管線來看,截至2023年6月末,開拓藥業擁有7個臨床階段的候選藥物,包括KX-826、GT20029(AR-PROTAC化合物)、普克魯胺(GT0918)、GT1708F(Hedgehog/SMO抑制劑)、GT0486(mTOR激酶抑制劑)、ALK-1抗體(GT90001)及GT90008(PD-L1/TGF-β雙靶點抗體)。
其中,除上述提及的KX-826外,普克魯胺也已完成三期臨床。
作為一款有潛力成為同類最佳藥物的二代AR拮抗劑以及ACE2和TMPRSS2降解劑,有結果表明普克魯胺在新冠治療領域具備一定潛力,是全球進度靠前的新冠特效藥管線。
2022年4月6日,開拓藥業宣佈普克魯胺治療COVID-19適應症輕中度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的頂線數據結果。
基於該項結果,開拓藥業在2023年半年報披露,其正在尋求東南亞國家附條件上市批準或藥物緊急使用授權(EUA)。
此外,普克魯胺在治療前列腺癌領域也有一定成效,一度被投資者視為是可以幫助開拓藥業實現業績騰飛的關鍵產品。
然而,2023年3月28日,開拓藥業公佈了新一代雄激素受體(AR)拮抗劑普克魯胺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III期研究結果,主要終點總生存期(OS)未達到顯著性差異。
而從過往業績表現看,由於巨額的研發投入,開拓藥業早已是損失慘重。
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開拓藥業錄得歸母淨虧損為5.08億元、8.42億元、9.54億元、2.12億元,4年不到合計虧損約25.16億元。
期内,開拓藥業的研發費用分别為3.29億元、7.68億元、8.28億元、1.65億元,總計約20.9億元。
而連年虧損已讓開拓藥業資金愈加緊張。截至2023年6月30日,開拓藥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定期存款為7.02億元。按近兩年研發支出來看,開拓藥業的資金已經不足以支撐其一年所需的費用了。
由於目前尚未有產品上市,要想短時間内扭虧並非易事,未來唯有加速推動在研產品上市並貢獻盈利,開拓藥業才有可能迎來業績兌現。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