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賽道又迎來重磅利好,板塊集體高潮!
11月3日,昊志機電(300503.SZ)、豐立智能(301368.SZ)漲20%,三豐智能(300276.SZ)漲15.38%,中馬傳動(603767.SH)、巨輪智能(002031.SZ)、中大力德(002896.SZ)漲10%,優德精密(300549.SZ)漲超9%,曾經的熱門概念股悉數回暖。
政策吹風不斷,人形機器人的「元年」
消息面,11月2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其中表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颠覆性產品」。
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工信部還表示,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前期已有一定基礎,但在關鍵基礎部件、操作系統、整機產品、領軍企業和產業生態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項,需要加強政策引導,集聚資源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賽道進展加速,特斯拉人形機器Optimus通過視頻展示了自主分類物品、單腳保持平衡等能力;傅利葉通用人形機器人開啓對外預售;英偉達、Meta發佈了重磅機器人訓練工具等。
背後的原因在於,當前時點剛好是各項技術湧現的交匯點,無論是精密控制零部件方案的叠代升級,還是GPT大模型的不斷進步,都有利於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突破,再疊加資本的追捧、政策的發力,無不預示著人形機器人產業破曉時刻將要到來。
不過也有業内人士認為,人形機器人目前的軟硬件叠代以達到「類人類」功能還不夠,能否解決高昂的成本問題是產業化的前提,行業「0-1」拐點尚需時日。
國内人形機器人「奮勇爭先」
目前人形機器人賽道中,領先的包括科技巨頭和一些初創型公司。
國内已發佈人形機器人的公司包括小米、優必選、智元機器人、追覓科技、達闼、傅利葉智能、宇樹科技、小鵬汽車等至少10餘家。
在此前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各家企業紛紛祭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其中,小米(01810.HK)的「鐵大」,也即CyberOne著重感知與交流,可以感知人類情緒、識别45種人類語義情緒。值得注意的是,Cyberone目前應用的所有技術,都可以套用在小米汽車上。公司在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賽道雙管齊下,探索手機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模仿特斯拉的路線。
優必選,無疑算是機器人賽道的頭部玩家,其背後站著騰訊投資、軟銀願景、啓明創投、鼎晖投資和正軒投資等知名機構,公司的Walker機器人是中國首個商業化雙足真人尺寸人形機器人,也是全球首家將雙足真人尺寸機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萬美元以下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8月25日,優必選更新了申請材料,推進上市事宜,如若進展順利,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公司過去三年(2020年至2022年)營收分别為7.40億元、8.17億元、10.08億元,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但是公司同期淨利潤分别為-7.07億元、-9.18億元、-9.87億元,虧損不止,或許也是其希望儘早上市的因素之一。
此外,前華為「天才少年」、哔哩哔哩科技區百萬粉絲up主稚晖君出走華為後成立機器人公司「智元機器人」,專注於發展通用人形機器人,該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遠徵A1」已正式發佈,預計先應用在工業制造領域,隨後逐步走向toC應用。
小鵬作為造車新勢力,一直對自動駕駛技術、仿生機器人十分熱衷,公司旗下的PX5計劃優先在小鵬的工廠和銷售場景進行實地應用,最終提供穩定可靠的價值。
當前人形機器人賽道仍處於發展初期,產品普遍價格昂貴,單台動辄百萬元,主要系背後的研發成本高昂,未來隨著規模化的落地和應用,其成本或不斷下行。
相關產業鏈機遇一覽
除了做人形機器人的公司,上遊的供應鏈企業也有望跟著「喝湯」。
其中,人形機器人中,由於關節和自由度更多,減速器的佔比可能會更高,預計對減速器的需求將會實現數量級的增長。
中大力德(002896.SZ)是國内行星減速器的領先企業,目前已經向國内幾家主要的人形機器人制造商送樣。由於行星減速器抗衝擊能力強,可應用於人形機器人下肢旋轉關節。
綠的諧波(688017.SH)的諧波減速器由於精度高、結構緊湊,在人形機器人中主要應用於小臂、大臂等上肢旋轉關節。
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綠的諧波實現營收2.54億元,同比下降26.26%,實現歸母淨利潤0.72億元,同比下降43.36%。公司表示,3C電子產品等需求低迷使得公司下遊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承壓,進而導致業績頹勢。公司表示已經在推進人形機器人項目,但產品要實現商業化運作,尚待時日。
當下國内的機器人產品主要是工業機器人,其下遊主要應用於汽車制造業及電氣電子設備制造業,上述兩個行業的機器人使用量佔工業機器人整體使用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如若人形機器人加速落地,相關供應商的業績有望逆轉。
電機被稱為「機器人的心臟」,尤其是空心杯電機,具備體積小、功率密度高、可控性高、噪音小、散熱效果好等優點,契合人形機器人靈巧手需求。
鳴志電器(603728.SH)是該賽道的龍頭,公司的控制電機及其驅動系統產品的營收佔比超過80%,其中就包括空心杯電機。網傳公司曾收到特斯拉關於空心杯電機送樣測試反饋,或將為特斯人形機器人供貨。
此外,江蘇雷利(300660.SZ)旗下子公司鼎智科技的空心杯電機行業領先,有望卡位人形機器人藍海市場。
作為「感知層」的傳感器,是軟件控制和硬件零部件的橋梁,在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背景下有望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
如柯力傳感(603662.SH),旗下擁有連續多年全國第一市場佔有率力學傳感器品牌。與此同時,公司圍繞「人形機器人」所涉及的觸覺、視覺傳感器積極尋求對外投資機會,目前已經儲備了若幹個技術壁壘高、市場前景廣的機器人傳感器種子項目。
結語——
在全球勞動力缺口持續擴大,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人形機器人賽道駛入快車道,此前有基金經理測算,即便部分替代當前的快遞從業人員,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行業前景如星辰大海,相關投資機遇或將不斷浮現。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