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業績期來襲,内險股紛紛曬出「成績單」。其中,一直備受關注的中國平安(601318.SH)依然牽扯著投資者的心。
按中國會計準則編制(下同)的業績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02318.HK)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2%,至7,049.38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扣非歸母淨利潤按年下降5.4%,至879.35億元。
對比上半年的業績,2023年第3季的表現似乎不是太理想。
中國平安2023年第3季的季度營業收入按年微增0.1%,至2161.55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卻按年下滑18.8%,至179.42億元。
同樣公佈了2023年前三季業績的中國人壽(601628.SH),表現也類似:2023年前三季收入按年增長1.2%,扣非歸母淨利潤卻按年下滑47.4%,其中第3季的表現最糟糕,季度收入同比下降9.8%,季度扣非歸母淨利潤則按年下滑98.1%。
但其實,從壽險業務來看,兩家大型壽險企業的表現都有明顯改善,那拖累其整體利潤表現的是什麽?
財華社認為,採用新會計準則或是拖累其整體業績表現的主要原因。而就中國平安而言,財險成本率增加,資管業務利潤下滑,以及科技業務利潤下行,是抵消其壽險業務增長的主要原因。
平安的壽險業務表現
中國平安的2023年前三季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為335.74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40.9%,其中代理人渠道產能大幅提升,2023年前三季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94.4%。可以說是十分亮眼,尤其考慮到其上半年的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僅按年增長32.6%,或暗示其第3季的新業務價值增幅更高,財華社按賬面估算,季度增幅或為79.1%。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在代理人數量持續減少的情況下實現的。
2023年6月末的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量為37.4萬人,9月末的代理人數量降至36.0萬,環比6月末下降3.7%,見下圖。
這反映出平安壽險銷售代理人的生產力在持續改善。就前三季的新業務價值增幅而言,平安的增幅可與中國人壽(02628.HK)的14%相媲美。
而就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而言,平安的投資收益率也不錯,前三季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較年初增長7.1%,至4.64萬億元,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3.7%,相比中國人壽為2.8%;年化淨投資收益率為4.0%,相比中國人壽為3.8%。
既然平安的核心壽險業務在復蘇的軌道運作順暢,那拖累其利潤整體表現的,除了會計準則變更的技術性因素外,還有什麽?
平安的非壽險業務
剔除短期投資波動和一次性重大款項的非持續性影響,中國平安提供了分部營運利潤。
2023年前三季,除了平安銀行(000001.SZ)的歸母營運利潤按年增長8.12%外,其他業務分部均錄得按年下跌,其中貢獻營運利潤最高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分部的跌幅已有明顯改善,前三季按年下降1.29%,而2023年第3季則按年增長2.45%。
跌幅最大的是資產管理業務,前三季錄得歸母營運虧損43.44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為利潤55.82億元,單是2023年第3季就產生歸母營運虧損57.56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為利潤11.82億元,中國平安所給的解釋是業務量下滑、項目估值變動,疊加資本市場波動、市場投資需求疲軟所致。
財產保險業務的2023年第3季季度營運利潤也出現大幅下滑,季度歸母營運利潤按年下滑67.56%,至7.2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為22.29億元。從中國平安的業務數據可以看到,前三季的財險保費收入是有所增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前三季的整體承保綜合成本率卻按年上升1.6個百分點,至99.3%,或是拖累其利潤表現的主要原因,其中台風暴雨的索賠或帶來1.1個百分點的影響。
考慮到第3季全國台風暴雨災害嚴重,不過應為一次性影響,平安的第一大類財險車險綜合成本仍維持97.4%的水平,或反映其財險的成本控制尚可。其接下來的財險業務季度表現應可較第3季改善。
另外,中國平安的科技業務持續低迷,2023年前三季的歸母營運利潤按年下滑60.0%,至22.63億元,其中第3季的歸母營運利潤按年下滑29.32%,至5.28億元,由此可見,中國平安以汽車之家(02518.HK)、平安健康、金融壹賬通(06638.HK)、陸控(06623.HK)等經營的科技業務,仍持續承壓。
總結
總括而言,從壽險業務的角度來看,中國平安的2023年第3季表現不俗,與同行中國人壽等均見到行業好轉的迹象。
中國平安近年拓展多業態,希望以此來提升估值,分散壽險業務亟需轉型可能帶來的風險。在前幾年,這些多元化業務曾為平安帶來比國壽高得多的估值,但時移世易,在歐美加息周期下,科技股受挫也最為嚴重,也因此,過去為平安帶來高估值的長期科技投資,現在也成為平安的軟肋。
除此以外,對於平安之前所投地產相關項目,以及潛在風險的擔憂,也是市場不願給予平安高估值的重要原因。
展望未來,壽險業務改善,潛在風險項目優化,或許才有機會讓中國平安重新為投資者所接納。
最近,《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調整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相關指標的通知》等,或下調對國有險企風險因子的現值,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投資股票和基金,國壽、中國太保等國有保險公司首當其衝,是否有可能也帶起壽險同行為提高投資回報也上調股權投資的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平安2023年6月30日的投資組合中,股權型金融資產的佔比只有13.5%,合約6270.19億元,確實在增加股權型金融資產的分配上有較大空間,但是不是有此意願或取決於股權投資的潛在回報是否抵償得起可能面對的風險。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