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間,中信出版(300788.SZ)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18.01億元,同比下降6.3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6億元,同比下降47.8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18億元,同比下降44.13%;基本每股收益0.66元,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52元(含稅)。
2022年,公司面對外部環境對實體店的沖擊,主動采取「瘦身健體」舉措,實體店營業收入下降並産生撤店損失,對利潤的影響占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30%;其次因市場下行對可能産生的資産減值損失充分評估並計入當期;三是抓住渠道變革和數字化發展機會,積極投入布局内容電商渠道和數字化建設。
報告期内,中信出版的圖書出版與發行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46%,毛利額同比下滑1.49%。2022年公司出版業務穩居大衆圖書市場第一,實洋市場占有率3.03%,同比去年提升0.15個百分點。細分領域中,經管、科普、傳記類圖書持續排名第一,生活休閑類排名第二,少兒類圖書位居第四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版權優勢顯著,已形成獨特的選題原則和内容鑒優能力,報告期内,公司新簽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P.J.E. Peebles、諾貝爾化學獎得主Tom Cech、諾貝爾文學獎得主Bob Dylan、未來學者Kevin Kelly、經濟學家格里高利·曼昆、著名哲學家韓炳哲、人文主義者Lewis Mumford等世界一流的經濟科技領域最權威的作者的新書和系列作品版權,並不斷簽約更多的國内一流學者、知名作家和企業家的新書出版權,鞏固在經管、傳記領域的領先優勢;少兒出版新簽紐伯瑞、凱迪克、藍彼得獎等重磅獲獎佳作;拓展青少年潮流文化布局,獲得藤本樹、《幽遊白書》等重點作品版權。公司加大了對文學領域的版權布局。
公司表示,2023年圖書出版主業將繼續深化主題出版在踐行國家戰略、服務大局中的引領作用,長遠布局學術和智庫出版,共建學術共同體,打造多學科、跨學科、交叉學科的國際水准的知識生産能力。公司將推出全品種的「金品工程」,圍繞財經、社科、生活、文藝、少兒五大領域立項百種精品,在經管、科普、傳記、潮流文化趨勢等領域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
報告期内,公司發行能力持續升級,特別是内容電商自播業務行業領先。公司抓住短視頻和直播電商平台的增長機會,快速搭建自播電商賬號矩陣,公司旗下的5個賬號進入出版社自播前10強。公司表示,2023年將繼續加大渠道和營銷能力建設,以數據分析驅動精益運營,在内容電商和新媒體渠道持續發力。在不久前《出版人》雜誌一篇名為《對話方希:中信出版自播必須有利潤,而長視頻為未來鋪路》的報道中提出,中信出版「圖書直播業務和CPS業務已經是全行業開放」,「中信直播間的成交中同行的書品占60%以上」。
雖然中信書店等實體門店受疫情影響較重,但中信出版年報也提到,公司文化消費業務正加速轉型,中信書店線上業務占比同比提升6.15個百分點。經過疫情期間的「減負、轉型」,2023年文化消費業務將「輕裝上陣」,構建文化消費供應鏈的核心能力,持續加大對内容選品、創意策劃、咖啡餐飲供應鏈等專業能力的研發投入。實體門店加強標准化建設;創新線上「平行書店」,實現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互相導流、互相補充、互相轉化,推出會員定制服務和會員權益運營,不斷強化文化消費供應鏈的輸出能力。
中信出版表示,公司將啓動「2023年改革4.0方案」「AIGC數智出版框架方案」「對標世界一流行動體系」等計劃,進一步落實公司發展戰略、業務布局和業績增長。
來源:中國財富通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