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挖掘過去,一個售賣未來。
沙特阿美和蘋果(AAPL.US),代表了時間的兩極。
沙特阿美的主要產品是可能經歷了上萬年演變的化石燃料,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動力燃料,該公司貫穿了從上遊勘探開採到下遊煉油銷售的所有環節,但這些燃料總有枯竭的一天。
蘋果的主要產品是配置最先進芯片的電子產品,代表的是最時新的消費電子潮流和服務形態,以及消費者對於創新科技消費品的期望,而人類的創意有無限可能。
最近,由於OPEC未根據實際需求的回升修訂產量限制,加上地緣局勢的影響,油價大漲,也帶動在利雅得交易所上市的沙特阿美股價大漲,見下圖。
按2022年5月11日收市價45.95沙特里亞爾(SAR)計算,沙特阿美的市值為9.19萬億SAR,約合2.449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在美國加息和縮減買債規模的預期下,在寬松時期屢創新高的美股終於走下神壇,三大主要指數大幅下跌,其中美股市場市值最高的蘋果,股價也從高位持續回落。
2022年5月11日,納斯達克上市的蘋果股價大跌5.18%,收報146.50美元,市值降至2.39萬億美元,在一夜間蒸發逾1300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一個招商銀行(600036.SH, 03968.HK)。於是被身價2.449萬億美元的沙特阿美迎頭趕上。
蘋果VS.沙特阿美,誰更賺錢?
蘋果主要向全球消費者提供iPhone、Mac、iPad、其他可穿戴裝備和家居配件等消費電子產品,並以此為基礎提供相關的服務。
截至2022年3月末止的12個月,硬件產品佔了蘋果總收入的80.54%,其中iPhone的收入佔比達到51.98%。
儘管服務收入佔比不足兩成,卻貢獻了顯著的利潤,毛利率幾乎是硬件產品的兩倍。截至2022年3月末止的12個月,服務毛利佔了蘋果合計毛利的32.05%。
從長遠前景來看,隨著蘋果硬件產品的滲透逐步提升,其利潤較高的服務收入佔比有望進一步增加,從而提升其整體利潤率。
沙特阿美是沙特王國在資本市場上市的重要石油資產組合,其背後的大股東是沙特阿拉伯,東方最有錢的王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對於沙特阿美的未來無疑最具話語權。
沙特阿美的業務覆蓋從開採到銷售的各個環節,上遊開採業務和下遊的煉油及銷售業務,貢獻佔比基本上為五五對開。
2021年,得益於油價大漲,全年平均已實現原油價格上漲73.65%,至70.5美元/桶,沙特阿美的上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9.64%,至6560.7億SAR,佔其總收入的48.71%;下遊業務收入按年增長93.76%,至6893.8億SAR,佔了總收入的51.18%。
筆者將財政年度截止日期為9月末的蘋果數據進行調整,以便與年度截止日期為12月末的沙特阿美進行比較。
見下圖,在油價下挫的2020年,沙特阿美降低產量,所以收入銳減,被蘋果趕上。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美於2021年的實際原油交付量還要低於2020年,但由於油價大漲,收入規模創下2019年上市以來新高,重新趕上收入同樣大幅增長的蘋果。
從盈利能力來看,沙特阿美的開採成本遠低於北美的頁岩油開採,加之沙特能夠通過OPEC+施加其作為全球原油主要供應商的影響力,利用產量控制而具有一定的議價力,能保持利潤水平。
截至2021年12月末的12個月,沙特阿美的經營利潤率達到51.40%,而蘋果為30.90%;純利率方面,沙特阿美為27.46%,蘋果為26.58%,顯示這兩大市值巨頭於2021年的盈利能力相差不遠。
筆者按照沙特阿美的方式估算出蘋果截至2022年3月末止12個月的已動用資本回報率(ROACE),或達到43.12%,而沙特阿美的2021年已動用資本回報率(ROACE)為24.41%。
一家上市公司的資金來源包括三個方面:1)利潤結餘,包含在剩餘資本中,屬於股本的一項;2)貸款;以及3)股東投入,包含在股本中。
已動用資本回報率(ROACE)這一指標反映了上市公司投入的資本(包括附息貸款和股本)在特定一年可產生的回報。
從上表的比較數字可得到,沙特阿美每一元投入可獲得0.24元的回報,而蘋果的回報則高達0.43元,顯然蘋果為出資人(包括債權人和股東)所帶來的收益要高得多。
由收入規模到純利規模,沙特阿美和蘋果均旗鼓相當,為何來到資本回報上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盈利模式與各自優勢
沙特阿美佔了OPEC原油產量的三成以上,佔了全球原油產量的13%以上,作為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該公司對油價有一定的影響力,可以通過調節供應量、利用供求關係的不平衡來獲取定價優勢,從而保障其盈利能力。
蘋果的資本回報率優勢則在於它善於從供應商處取得槓桿。從其財報不難發現,蘋果對財務資源的善用已達登峰造極之境。
截至2022年3月26日,蘋果的資產總值為3506.62億美元,總負債為2832.63億美元,股本只有673.99億美元。換言之,股東——如「股神」巴菲特,每1美元的投入支撐著5.2美元的資產,槓桿率高達5.2倍。從下圖可見,其市淨率極高。
再來看資產構成,蘋果的現金、短期投資以及長期投資總值達1927.3億美元,佔總資產的54.96%。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資產是可以產生利息的投資。
再來看負債端,蘋果的附息債務為1724.13億美元,相當於總資產的49.17%,由此可見,從規模上看,現金加投資足以輕松幫蘋果償還債務。
既然股本規模較小,附息債務又能由其現金及投資抵消,那蘋果的運營資金主要從哪里來?應付款——這可不用支付利息。
截至2022年3月末,蘋果的應付款為526.82億美元,佔了總資產的15%,相較而言,短期應收款只有208.15億美元。
由於蘋果的產品基本上直面終端消費者,回款週期較短,而作為全球非常重要的蘋果產業鏈頂端,其對供應商的議價力為其取得驚人的財務優勢,能夠通過延長付款期而提升經營靈活度。正是蘋果能夠用較小的資本撬動起巨額資產的秘訣——用借來的資金賺取利息,用供應商提供的信用來進行運營,將財務資源的使用推向極致。
誰的增長更具可持續性?
當前的局勢,成就了沙特阿美的強勢。美國通脹高企,加上石化燃料供不應求,令資金流向與黃金一樣有對抗通脹功效的石油(通脹越高,油價越高),所以油價持續攀升。
另一方面,加息導致獲利資金流出估值偏高的科技股,這是蘋果勢頭減弱的原因。
短期來看,加息、通脹仍是會持續的因素,這兩大市值巨頭的爭持仍將繼續。但長遠來看,蘋果應能笑到最後。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蘋果的增長無疑更具可持續性,因為它依靠自己的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價值,從而賺取合理回報。
沙特阿美的主要收入及利潤來源是石化資源,對地球一次性能源會枯竭的擔憂,已經促使大家想辦法轉向可持續資源。近期的地緣局勢更堅定了主要能源消耗市場(尤其歐洲)轉用新能源的決心,石化資源的市場終有枯竭的一天,沙特阿美當前的優勢在未來可能會成為阻礙其突破的劣勢。
沙特阿美正努力多元化業務,尤其聚焦於新能源發展,以降低業務過分集中的風險,雖然皇冠會掉,沙特阿美還是需要低頭找尋新的路徑,以應對未來的生存危機。在油價見頂回落之後,其市值巅峰或難以維持。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