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近日發布本年度施政報告,香港能否如其所願陰雲散去,雨過天晴?事實恐怕並不如此簡單。香港局勢仍然動盪不安的情況下,政府在房屋和土地供應方面做出更多承諾,但卻未提及具體目標和期限。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口結構壓力持續增加,報告卻未涉及相應從養老金到醫療健康的製度改革。逆經濟周期性方面,除了今年八月頒布的佔GDP的0.7%的措施,對企業再無其他的政策支持。
從政策面看,政府似乎認為房屋和土地供應是短期內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即使在此中心議題下,施政報告仍缺乏創新與大膽。
房屋方面,公私營房屋新供應的比例由之前計劃的60:40調整為70:30, 但現實情況是,如果不能大量增加土地供應,就不能建設更多公屋。而在額外的土地供應方面,報告中亦未說明可靠的目標和期限。
新加坡的經驗表明,在控制人口增長後,土地供應的持續增長對控制房價至關重要。香港和新加坡人口都增長迅速,但新加坡政府在居民對房屋的負擔能力堪憂時,提供了足夠的額外土地,使得房價增長較緩。
總而言之,施政報告對於土地供應問題的關注有建設性,但仍欠缺具體的細節。此外,面對當前的經濟困局,除了今年8月杯水車薪的舉措外,政府未對企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在香港經濟面臨強勁逆風的境況下,我們不得不認為,這份施政報告仍顯乏力。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