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成長股反彈強于價值股,這一風格能否持續?敦和資管表示,自2016年以來,美債的實際利率對A股成長股的影響顯著增強,其根本原因在于創業板的盈利能力對外需的依賴性在增強。
對比上證50和創業板的盈利構成就會發現,上證50的海外收入占比不到4%,而創業板的海外收入占比從2012年的8.5%大幅提升至目前的23%,所以創業板與美債實際利率的相關性在2016年之後才顯著提高。而美債實際利率擡升對海外需求的負面影響更大,自然股價也就對該因素更敏感。
敦和資管指出,未來實際利率要趨勢性下降,僅靠商品下跌和暫停加息是不夠的,必須依靠貨幣政策重新轉向寬松。但未來幾年美聯儲逐步縮表仍是大概率事件,實際利率將維持在高位。此外,2013-2015年創業板牛市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股的盈利周期向上且估值便宜,但目前這兩個條件並不具備。因而,對于成長股而言,即便未來加息預期減弱也只能帶來反彈的機會,並不是反轉。
對于海外,敦和資管認為,美元的升值周期可能漸進尾聲。目前美元指數已創2003年以來的新高。美元升值的主要驅動,是通脹持續超預期背景下,美聯儲加息節奏不斷加快,收緊力度遠大于其它發達經濟體。但是,高通脹帶來的更陡峭的加息進程未必能持續推高美元。過去,一旦高利率引發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顯著加大,美元很可能會先見頂。參照上一輪2013-2018年的緊縮周期,當TIPS對應的實際利率超過0.5%後,對美國經濟的拖累效應會逐步顯現,美元會開始走弱,先于其它資産反映經濟基本面的變化。
曆史經驗也顯示,美聯儲在一年内累計加息幅度達到300bp以上,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很大,美元更容易在加息初期就開始走弱。
近期美債收益率雖然再創新高,但通脹預期卻持續回落,實際利率已經回升至0.5%以上。而房地産、零售、消費信心等高頻數據也顯示,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已大幅上升。敦和資管認為,美元大概率在105附近見頂,即使不會很快回落,以港股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股票表現也會開始持續強于美股。
來源:發布易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