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恒基地產(00012-HK)公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全年收入250.2億元,按年升3.46%;盈利101.92億元,按年下跌40.03%;每股盈利2.11元,建議派發末期息每股每股1.3元。
撇除物業重估,去年基礎盈利148.99億元,按年升1.77%,包括出讓一間持有新界和生圍若干地塊權益的公司股權,錄得約36.29億元之基礎盈利貢獻。
去年收入按年升3.5%,升至250.2億元。物業銷售收入升6%至160億元,當中,香港物業銷售升3%至141.47億元,內地物業銷售升44%至18.62億元。
另外,去年物業租賃收入跌6%至57.77億元。集團去年在港應佔租金總收入跌7%至67.74億元。應佔稅前租金淨收入跌11%至50億元。
集團指,受到疫情影響,集團向香港若干投資物業租戶提供租金寬減,應佔已授出租金寬減金額達4.58億港元,租金減幅介乎兩成至七成不等。寫字樓租賃業務則尚算穩定。
恒地表示,今年計劃推售6971個單位,分別位於啟德、紅磡、旺角、元朗及屯門等。繼屯門帝御‧嵐天(帝御第3期)及元朗尚悦‧天城相繼開售後,集團計劃今年內再推售9個發展項目,大部份位於市區。連同尚餘存貨,集團在本港有約8100個住宅單位及24萬平方呎辦公及工業樓面面積於2021年可供銷售。於去年12月底,集團在本港未入賬之自佔物業合約銷售金額約113.36億元。
截至去年底,計及被收回土地及土地儲備調整後,恒地持有約4440萬平方呎新界土地儲備,屬香港擁有最多新界土地的發展商。
集團指,新收購的市區重建項目當中,有23個已購入8成以至全部業權。另外有28個市區項目正進行收購,已購入兩成至8成業權,若能收購全部業權,以目前政府規劃,預計重建後可提供自佔樓面面積約171萬平方呎。
恒地表示,會透過收購市區舊樓作重建之用,以及更改新界土地用途補充土地儲備,令土地來源較易掌握,成本亦較低。
內地方面,集團將繼續於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物色投資項目,並加強與內地發展商合作。於去年12月底,集團在內地未入賬之自佔物業合約銷售金額折合達106.9億元。
租務方面,擁有樓面面積達300萬平方呎之上海「星揚西岸中心」,以及80萬平方呎之廣州「星寰國際商業中心」購物商場均預計可於今年建成。集團於今年底,在本港及內地將分別持有自佔950萬平方呎及1170萬平方呎之已建成收租物業。加上在建之本港美利道地標式寫字樓項目,集團收租物業組合將進一步擴展及優化。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