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數近期上市的化工領域企業,沒有一家可以與凱賽生物相比。
以上是凱賽生物的營收構成,核心收入來源為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正是這個產品,在近幾年的市場競爭中,使得以英威達為代表的傳統化學法長鏈二元酸(以dc12月桂二酸等為主)逐步退出市場,此後凱賽生物以生物法生產長鏈二元酸逐步主導市場。
為什麽生物法勝過化學法,還是成本問題。
生物製造作為一種革新性的生產方式,以生物質為原材料或者運用生物方法進行大規模物質加工與轉化,根據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統計,和石化路線相比,目前生物製造產品平均節能減排30%-50%,未來潛力將達到50%-70%。
理論上多數現有物質、材料都可以被生物合成。以葡萄糖為例,除了戊二胺(凱賽生物用來合成生物基聚酰胺的原材料)外,還包括内酰胺、己二酸、戊二酸等物質在理論上都可以被生物合成。
但是關鍵問題在於面臨生物轉化效率以及實驗室合成到產業化放大過程的科學技術問題仍待解決。
二元酸和二元胺聚合可得到聚酰胺,聚酰胺(pa)俗稱尼龍,主要用於纖維,也多作為工程塑料,用於紡織品、汽車零件、地毯、包裝等領域。聚酰胺作為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據marketsandmarkets預測,到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437.7億美元。
2018年,我國聚酰胺產能達到514.1萬噸/年,其中國產量僅為376.6萬噸,其原因在於聚酰胺所需的原材料己二胺,己二胺的原材料己二晴長期被歐美廠商壟斷。
己二晴的生產技術目前被英威達、奧升德等公司所控制,且僅有英威達一家大規模對外銷售,我國尚無已建成的己二腈工業化生產裝置,所需己二腈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而凱賽生物所生產的生物基戊二胺(二元胺品種之一,與己二胺同屬二元胺)和生物基聚酰胺產品雖然已經完成了中試,但是由於高濃度的戊二胺對於生物製造中使用的微生物具有一定侵害性,造成轉化效率較低,所以凱賽生物還需要通過基因工程等手段,從不同角度提高菌株對於戊二胺的耐受性,提升生產效率,從而有效控制戊二胺的合成成本,使得產業化成為可能。
暫且來看不具備叫板英威達己二胺的實力。
儘管如此,但至少撕開了聚酰胺市場一道口子。凱賽生物結合自有的二元酸、二元胺單體,通過有幾組合可以合成一系列生物基聚酰胺5x產品並具有與傳統產品接近的性能,例如聚酰胺56產品性能接近通用型聚酰胺66(聚酰胺最大的品種),戊二胺與長鏈二元酸(十六碳以上)聚合得到的長鏈聚酰胺產品具有接近聚酰胺11/12的低溫柔韌性能。
因此,對於凱賽生物未來的發展,投資者儘可樂觀期待。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