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股市場大跌,多家科技公司選擇推遲或取消IPO計劃
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影響,昨夜美股再次遭遇猛烈抛售,道指從漲4%最後走向收跌,納指收盤跌超2%創1982年來最大跳水幅度,標普500也創下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回吐紀錄,超10萬億美元市值在三天内蒸發。
惡劣的市場環境下,恐慌指數VIX飙升至疫情熊市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也導致了美股IPO市場的復蘇勢頭被瞬間打斷,發行窗口可能因此關閉數周或數月。
據彭博消息,美股排隊上市的各大公司已紛紛採取觀望態度,包括票務平台StubHub、金融科技公司Klarna、交易平台eToro等的IPO計劃都已被推遲,廣告技術公司MNTN、保險公司Ategrity Specialty、醫療用品公司Medline Industries等的上市計劃也已暫停。
Irving Investors創始人兼投資組合經理Jeremy Abelson表示,「市場反應如此激烈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環境下,公司上市是不負責任的。」
一位IPO行業高管表示,預計所有上市計劃至少在未來兩周内都會被推遲,而且在美股市場大幅下挫的情況下,企業不太可能啓動投資者路演。
2、港股IPO轉冷,AH上市企業或需等待發行窗口
而在另一邊,香港IPO市場經歷一季度的火熱之後,開始顯著降溫,近期上市的幾只新股上市後累計跌幅較深,包括江蘇宏信、舒寶國際、南山鋁業國際、維昇藥業-B等均已破發。
據港交所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已獲上市委員會批準的待上市公司有16家,處理中的尚有104家。
最近招股的正力新能(3677.HK)、映恩生物(9606.HK)都遭遇到了認購冷清的局面。
據捷利交易寶孖展數據,發行市值達兩百億、但發行比例不足5%的正力新能,在基石投資者已包攬超過6成份額的基礎上,最終獲得的孖展總額仍只有2.67億港元,實際孖展倍數僅2.65倍。
尚在招股中的映恩生物,在十數家豪華基石投資者認購超過1/3的情況下,目前的孖展總額也只有不到12億港元,最新孖展倍數僅7.47倍。
儘管港股IPO市場在2025年第一季度表現出色,但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仍然對市場情緒產生了負面影響,還在排隊中的公司,可能需要解決更多難題。
例如,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耗時25天實現閃電備案,上市進程已步入「快車道」。但近期股價下跌兩成後,募資額或也需對應縮水兩成。此前市場報道寧德時代將募資50億美元,這意味著對應的募資額或縮水10億美元。
備案數據顯示,寧德時代最多可發行約2.2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如果要實現初步預計的募資規模,則港股發行的折讓空間幾乎沒有。另一方面,公司計劃在A股回購40億至80億元,即還需另外出資至多10億美元用於回購。
不僅是寧德時代,正在籌劃AH上市的多家公司也啓動了股份回購,以維護公司市值。例如,剛剛遞表的藍思科技擬回購5億至10億元,已官宣擬赴港上市的三一重工計劃回購10億至20億元,恒瑞醫藥計劃回購6 億至12億元,三花智控計劃回購3億至6億元……
雖然突然的加徵關稅對市場產生了衝擊,但相信挑戰與機遇並存。回顧往昔,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間出現中美貿易摩擦時,加徵關稅之初雖令市場承壓,港股依然在2019至2020年實現了大反轉。而當前中國資產具備的有利條件更多,低估值吸引力也明顯更強。
截至4月8日,標普500指數在大幅回撤過後PE(TTM)仍達23倍,股權風險溢價為0.09;而恒生指數PE(TTM)僅為9倍,股權風險溢價達9.44,風險收益比顯著優於美股。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