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集採之下,中藥板塊半年報亮眼,超7成企業淨利潤增長!
原創

日期:2023年9月4日 上午10:26作者:飛魚 編輯:Effie

一家藥業竟然要跨界啤酒市場,引發了很多人的好奇心。

近日,廣藥白雲山本草精釀啤酒(廣州)有限公司成立,準備正式進軍啤酒業。事實上,今年3月,廣藥集團就發佈首款草本啤酒——淩爽草本精釀啤酒,該款產品定位於健康屬性,力爭解決不易誘發痛風的啤酒的開發難題,直擊許多尿酸偏高的啤酒愛好者談「啤」色變的行業痛點,不得不說,確實很有創新性。

近年來,一些中藥企業紛紛跨界,業務逐步走向多元化,這背後的底氣,或許來自於中藥行業的景氣度持續高漲,業績股價屢屢創出新高,近期披露的半年報也體現出這一趨勢。

中藥半年報「出彩」,營業成本亦水漲船高

A股中藥板塊共有73家上市公司,目前已全部披露半年度業績,財華社根據同花順i問財數據,整理如下。

集採之下,中藥板塊半年報亮眼,超7成企業淨利潤增長!

73家中藥上市企業上半年共實現營收接近2000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達244.91億元。其中,僅有10家中藥企業虧損,其餘63家實現盈利,佔比約為86%。

淨利潤規模靠前的公司是不少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公司,包括雲南白藥(000538.SZ)、白雲山(600332.SH)、華潤三九(000999.SZ)、以嶺藥業(002603.SZ)、片仔癀(600436.SH)。

有53家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實現正增長,佔比超過7成,受市場需求旺盛、產品提價等因素影響,中藥企業上半年盈利亮眼。

其中,「中藥茅」片仔癀今年上半年盈利15.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23%,增長主要來自產品提價。5月初,片仔癀將片仔癀錠劑國内市場零售價格從590元/粒上調到760元/粒,價格上浮29%,堪稱歷史最大調價幅度。半年報顯示,在價格調增後,片仔癀市場價格進一步穩定,銷量好於預期。

上述企業中,共有19家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增長超過50%,即便放眼整個醫療板塊,中藥板塊的業績也較為突出。

其中,太極集團(600129.SH)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6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42.26%,位居榜首。公司業績增長主要系其藿香正氣口服液、急支糖漿等核心產品銷售大幅增長以及毛利率提升。急支糖漿是市場上較為暢銷的止咳平喘中成藥,上半年錄得營收5.2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9.06%,這背後或與後疫情時代的止咳需求持續旺盛有關。

業績增長的背後,股價亦較為活躍,太極集團、健民集團(600976.SH)、天士力(600535.SH)等個股上半年漲幅較大。過去一年中,中藥板塊關注度顯著提升,統計數據顯示,2022Q2-2023Q2,基金中藥持倉佔比逐季提升趨勢明顯,醫療基金醫藥持股中中藥佔比從9.2%上升至20.6%,機構資金抱團明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中藥板塊上半年的營業成本也整體隨之「水漲船高」,上述73家企業中,逾七成營業總成本同比增長。

具體來看,貴州百靈(002424.SZ)上半年營業成本同比大幅增長60.58%,同仁堂(600085.SH)上半年營業成本同比亦增長39.44%,主要由於隨產品銷量增加及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兩家公司在半年報中均提到,營業收入增長和中藥材價格上漲導致總成本的攀升。

中藥材價格攀升或成隱憂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藥藥材價格不斷攀升。

中藥材專業網站數據顯示,6月以來當歸、黨參、沙苑子等多種中藥材出現大幅度的價格上漲且突破歷史高價。其中,25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過200%,雞骨草、細辛等個别品種年漲幅甚至達到9-10倍。

過往來看,夏季原本是中藥市場的淡季,而今年卻一反常態。有從事中藥渠道銷售的人士稱,二十多年,自己從未遇到過這麽大漲幅。

可見,在中藥行業強勢增長的背後,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中藥材價格的持續上漲,或使得中藥企業的成本壓力逐漸增大。據了解,為應對中藥材漲價,有上市企業表示將加大中藥材儲備量,與此同時亦有多家上市藥企積極佈局中藥材種植基地。

其中,華潤三九表示,公司重視上遊藥材資源的種植技術研究以及資源保護,圍繞核心藥材資源已經開展種子種苗研究及種植。廣藥白雲山亦表示,公司通過集中採購及自有藥材種植基地,降低成本,確保藥材供應。

大型中藥企業通常在上遊建立自有種植基地,對抗風險的能力大大提升。但中小型中藥企業就顯得有些無奈。

ST康美回應投資者時表示,受國内中藥材原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產地減產等多重因素影響,在醫療機構採購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公司中藥飲片銷售毛利同比下降。神奇制藥(600613.SH)表示,近年來部分原料及中藥價格上漲,使公司面臨盈利空間受到擠壓的風險。

關於本輪中藥漲價的背後原因眾說紛纭,一方面,近兩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幹旱和洪澇在多地交替出現,有不少藥材正常生長受到影響,今年從5月份開始,全國許多地區進入了高溫狀態,「厄爾尼諾」現象來襲,也導致中藥材供給端收縮。

此外,需求端來看,中醫藥在國内外的認可度和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再疊加各項政策的大力驅動,導致藥材的需求量持續增加。

政策春風不斷,集採不改中藥業景氣

自2021年以來,高層就連續發佈了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中醫藥振興等相關政策,作為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瑰寶,中藥近年來越發受到重視。2022年3月底,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中醫藥發展目標任務和重點措施。

今年以來,我國在中醫藥行業又陸續出台了多項政策文件。2月10日,國家藥監局發佈《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進一步對中藥研制的相關要求進行細化,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著力改善中醫藥發展條件,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總的來說,中藥行業的復蘇,其實離不開無形之手的託舉,目前行業處於政策發展的紅利期。

不過,說起中藥,繞不開的就是「集採」政策的大棒。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内的中成藥帶量採購正快速推進。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慢性病患者基數不斷擴大,對中成藥的剛性需求也隨之增長。國家試圖通過集採從採購端降低中成藥的價格成本。

面對集採,各藥企最害怕的便是價格腰斬式下降。不少投資者擔憂這或許會導致中藥上市企業的盈利承壓,未來行業發展撲朔迷離。實際上,與其他醫藥細分領域相比,中成藥行業受到集採影響也相對有限,如湖北19省集採中選產品價格平均降幅為42%;山東省集採平均降幅為44%;廣東6省集採非獨家產品中標平均降幅為68%,獨家產品中標平均降幅為22%。

目前已公佈的中成藥集採的降價幅度相對溫和,中成藥集採常態化或導致行業洗牌,優質的龍頭企業或受益其中。

西南證券表示,集採加速行業集中,降價擠壓渠道水分。龍頭企業具備全產業鏈供應的核心優勢,在控制成本上相對更具有優勢。因此在面對降價壓力下,成本優勢明顯。通過集採能夠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實現產品放量。同時從價格上,儘管有所降低,但減少經銷商環節,擠壓出中間經銷水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9月1日
小家電上半年業績大分化!誰家歡喜,誰家愁?
9月1日
白酒股中期業績一覽:「第三把交椅」爭奪激烈,酒鬼酒神話破滅?
9月1日
三大指數漲跌不一,煤炭板塊漲幅居前!
8月31日
【觀察】上半年又虧5億多,站上AI風口的寒武紀為何難盈利?
8月31日
三大指數陷入調整,半導體板塊延續強勢!
8月30日
華為新機發佈引關注,半導體板塊大漲,行業困境反轉將至?
8月30日
三大指數維持震蕩格局,半導體板塊王者歸來!
8月29日
【觀察】天能動力打造儲能引擎,產業鏈中下遊業績爆發
8月29日
内卷之下業績慘淡,「掃地僧」科沃斯兩日逆勢暴跌近18%!
8月29日
三大指數集體走強,減速器板塊集體大漲!

視頻

快訊

17:31
康希諾生物(06185.HK)重組脊髓灰質炎疫苗在中國獲臨床試驗批准
17:22
香港證監會2024資產及財富管理調查:香港管理資產總值大增13% 資金流入急升81%
17:12
永嘉集團:二季度高級時裝零售業務直營實體店舖同店銷售增長率約為–14%
17:01
金邦達寶嘉(03315.HK)料中期股東應佔利潤同比減少約20%至30%
16:59
閩信集團(00222.HK)恢復公眾持股量
16:44
德昌電機控股(00179.HK)首季營業額9.15億美元 按年下跌2%
16:39
香港交易所發佈有關縮短香港股票現貨市場結算週期的討論文件
16:17
柏誠股份:公司暫未涉及固態電池領域
16:15
陳浩濂:預計香港綜合帳目在2028至29年度起將恢復盈餘
16:06
中原證券:目前中州國際暫未開展穩定幣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