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證券板塊繼續震蕩走高,中國銀河(601881.SH)一度漲超8%,其他個股均不同程度的翻紅。
證券板塊作為牛市的旗幟,很久沒有集體大漲了,老股民可能記得,2014年末是券商股的高光時刻,大藍籌中信證券(600030.SH)短短2個月大漲近200%,日成交金額動辄百億以上,此後每一輪行情,券商股總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基本很少缺席。而且短期爆發力很強,這也導致了券商成為很多投資者,尤其是散戶的心頭之愛。
本輪行情自10月末以來至今,券商亦頻頻異動,板塊指數期間最大漲幅超12%,超越同期滬指表現,相關個股表現不俗,湘財股份(600095.SH)期間累計最大漲幅達60%。後續券商板塊能否持續強勢,甚至走出一波淩厲的反轉行情?
業績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45家上市券商共實現營業收入3782.3億元,板塊營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和國泰君安,其營收分别為498.21億元、272.78億元、267.15億元。僅有7家券商營收同比正增長,東吳證券(601555.SH)同比增長36.4%,增幅最大,中信建投證券、華安證券增速位列二、三位。
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共實現歸母淨利潤1085.7億元,有20家歸母淨利潤超過10億元,淨利潤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分别為165.68億元、84.28億元、78.21億元。但僅有4家券商前三季度淨利同比正增長,整個板塊業績頹勢延續。
今年以來,受内外因素擾動,A股景氣度下降,尤其是創業板指,年内跌幅超過30%,個股跌幅50%以上的比比皆是,與市場關聯度高的經紀、資管、信用等業務均受到負面影響,直接導致上市券商的整體業績受到拖累,這一點毋庸置疑。
不過有一項業務未受影響,就是TO B的投行業務。伴隨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IPO常態化發行,目前A股已步入5000家時代,再加上今年股權融資規模再創新高,投行業務或成為券商業績增長的主要抓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卡塔爾世界杯如火如荼,很多券商也沒有錯過,從民生證券分析師牟一淩預言落空,到國金證券推出特色「世界杯」指數,再到各種主題活動,券商參與痕迹比比皆是。趁著世界杯「蹭熱度」,券商可以赢得投資者好感,借機提升用戶粘性,不失為一種營銷方面的創新。
整體來看,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券商板塊平均市盈率14.15倍,平均市淨率僅為1.28倍,從長周期看,已經明顯處於歷史估值分位的底部區間。未來隨著宏觀經濟的復蘇,資本市場行情可期,再疊加未來券商在投行和財富管理業務的預期增量,板塊目前的位置具備一定的性價比優勢,券商反彈行情值得關注。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