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基金近日表示,作為興業銀行控股的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在固收投資領域具有全面的優勢資源和豐富的管理經驗。正處資管行業變革之際,公司固收團隊整合資源、緊抓機遇,全力打造固收投資旗艦産品——興業優債增利債券(基金代碼:A類002338、C類008392),由固定收益投資部貨幣與利率投資團隊總監徐瑩擔任基金經理。
據介紹,興業優債增利債券以産業債為配置重點,不同于一年期定開債與一年期理財産品的形似,也區別于固收+産品的跨市場投資,興業優債增利債券力求在策略形式上順應穩健型客戶的投資習慣,為之提供全新的投資選擇。
「針對此類客群的基金産品應當從客戶的習慣、需求和體驗出發,追求産品收益穩健、回撤及波動可控。因此,相較于利率債或城投債,産業債策略可根據行業周期輪動,在對行業和企業深度研究的基礎上靈活把握投資機會和債券價值,以期平滑淨值,達到更好的收益穩定性。」興業優債增利債券基金經理徐瑩介紹說。
據悉,近年來,資産管理業務跨行業、跨市場迅猛發展、總量龐大。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出台,引導大資管各行業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通過厘清業務定義、打破剛性兌付等規範要求,重塑行業監管框架,明確統一監管標准,實行公平市場准入,引導資産管理業務規範、健康發展。公募基金公司作為淨值化管理和産品組合投資的領跑者,在規範統一的「資管跑道」上將迎接市場變革所帶來的全新發展機遇。
盡管資管新規過渡期可能進一步延長,但銀行理財産品打破剛兌、轉向淨值化管理、回歸資管本源的趨勢和步伐不會放緩。目前,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和整體規模在資管新規體系下,下行趨勢明顯,産品競爭力和吸引力被明顯削弱。專業人士分析認為,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自2017年11月發布至今的兩年半時間,銀行理財産品轉型進展並不理想,一是在于銀行淨值化轉型存在估值精度、信披頻次等難點問題;二是存量資産消化、不合規資産退出較為緩慢,産品轉型面臨新老銜接陣痛;三是零售客戶的接受程度問題。
興業基金稱,銀行理財産品面對的轉型難題,恰好都是公募基金在産品管理中長久以來堅持的合規原則和規範要求,投研體系成熟、運作規範高效、估值系統完備、信披制度完善等,已成為公募基金在大資管行業統一監管架構下的先發優勢和比較優勢。
來源:發布易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