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歷新年首個交易日,港股大盤遺憾未能喜迎新年開門紅,恒生指數在1月29日下挫2.82%。重磅股全線飄綠,跌幅前三的為香港零售股、奢飾品股及影視娛樂,市場陰霾連連。
而餐飲股亦未能幸免,身為香港茶餐廳"老字號"品牌的太興集團(06811-HK)更是在大市低迷的背景下於1月29日及30日累計大幅下跌18.99%,1月30日收盤價較發行價3港元下跌了57.33%,市值兩個交易日蒸發了整整3億港元。
港股市場的「新年開門綠」,主要是受近日突如其來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衝擊。受疫情快速蔓延影響,大中華地區餐飲業因此異常冷清,眾多店面關門大吉,錯失了往年中生意最火爆的時機。
太興集團抗跌能力明顯差於大市,短期内讓市場堪憂,除了疫情影響,經營業績陷入泥潭也是其中一大主因。
農歷豬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1月24日),太興集團披露盈利警告,預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東應佔溢利相較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將顯著減少。
純利大幅減少,是受多種因素導致的,其中包括受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租賃」對租賃餐廳及其他場所開支的影響、上市開支以及2019年下半年度市場氣氛疲弱。
值得注意的是,太興集團在2019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亦難以令人滿意。報告期内,太興集團實現收益16.39億港元,同比增加6.5%;股東應佔溢利5027.6萬港元,同比減少65.1%。由於上市開支是在上半年產生的,而2019年全年純利大幅減少,則主要是由於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以及下半年市場整體氛圍影響。上半年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影響為1460萬港元,數額不大,由此可看出下半年行業方面的影響重大。2019年6月開始且持續半年的社會事件使香港餐飲業遭遇寒冬,香港旅遊發展局公佈初步數據顯示,2019年下半年整體訪港旅客總數2104萬人次,按年大跌39.1%,深耕香港市場的太興集團同樣難逃厄運。
受市場氣氛疲弱影響,香港幾大餐飲上市企業業績亦受衝擊。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個月,速食餐飲龍頭大家樂集團(00341-HK)淨利潤同比減少34.5%;翠華控股(01314-HK)更是遇到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大快活集團(00052-HK)則淨利潤同比減少43.1%。
此次疫情十分嚴峻,已波及全大中華區,涵蓋了超過14億人口。各地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抗擊病毒。
根據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截至1月30日18時09分,國内確診病例攀升至7832例,死亡170例。
而香港截至1月30日18時09分確診病例為10例,無死亡病例。當前香港社會已進入了「全民戴口罩」的情況,旅遊業、餐飲業等相關行業受境外旅客減少影響恐較往年表現更差。
截至2019年6月30日,太興集團有122間餐飲位於香港,佔公司總餐廳總數的65.9%。在疫情持續蔓延、人們恐慌情緒不減的背景下,可以預見香港餐飲業在2020年上半年將會延續2019年下半年度市場氣氛疲弱的趨勢,這將十分不利於太興集團香港市場的業績復蘇。
而在國内,我國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其中包含延遲企業復工和學校開學、限制部分交通出行。為防止疫情擴散以及保護自身健康,國内絕大部分人足不出戶,多數餐飲店也因此顯得格外冷清。截至2019年6月30日,太興集團有64間店面位於中國内地。而根據公司招股書,截至2019年5月底,公司在深圳、上海、北京及廣州這些疫情較為嚴峻的城市分别有店面15間、5間、12間以及10間。
在疫情影響下,國内政府將繼續嚴控人員流動,因此太興集團2020年上半年内地市場的業績也可能受影響。
太興集團上市至今已有7個多月,短短7個多月,太興集團遇上了最壞的時期,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2019年上半年,太興集團增收不增利,上半年收益16.39億港元,同比增加6.5%;股東應佔溢利5030萬港元,同比下跌65%。而2019年下半年純利亦預期有顯著下降。
經營數據方面,截至2019年上半年,太興集團旗下共有198間餐廳,較去年年底增加13家。其中,在香港及中國内地市場新開設12間新店,保持較為穩健的增長速度。
分地區而言,太興集團2019年上半年於中國内地市場產生收益3.47億港元,同比下降3.7%,主營市場港澳台地區收益為13.08億港元,同比增加11%。由此看出,太興集團内地業務增長乏力。而於2016財年-2018財年,太興集團來自内地市場的收益增長亦十分緩慢,由6.79億港元增至6.98億港元,復合年增長率僅為1.38%,遠遜於同期總營收11.53%的復合年增長率。
在開店增速上,太興集團在内地市場的店面總數由2016年的54間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64間,三年半時間僅增10間店面。而同期,太興集團在香港本土的餐廳數卻由97增至127家。
顯然,太興集團進軍内地市場是失利的,在内地餐飲業「百團大戰」的競爭背景下遇上了水土不服的症狀。大興集團旗下的「太興」、"茶木"、"靠得住"等系列品牌均屬於港式茶餐飲,在飲食結構較為豐富復雜的内地市場中,其同質化嚴重、品類老化的粵菜風味並未博得内地消費者的青睐。
太興集團内地生意有多不好?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上圖可見,中國内地在2016年-2018年的每日每間餐廳概約平均顧客數目、每間餐廳概約每日平均銷售額均逐年下降,與香港澳門地區同期的整體上升的數據形成鮮明對比。此外,根據公司招股書,香港餐廳投資回本運營月數為29-51個月,中國内地餐廳投資回本運營月數則為27-101個月,這也說明内地市場因競爭等因素,在盈利上需耗費更長時間。
擁有硬實力的企業,在行業同等的各類風險環境下都能挺過去,並保持足夠的韌性支持其穩健向前發展。那麽,疫情終將會結束,疫情結束後的太興集團還能否具有韌性?
2019年下半年已受到香港社會事件衝擊,根據上文推測,在2020年上半年,太興集團業績亦不容樂觀。預計幾個月疫情結束後,香港及中國内地餐飲業重回正軌。在此種背景下,便是考驗一家餐飲企業真正實力的時候了。
在香港局勢整體平緩的2019年上半年,太興集團位於内地市場的業務與過去三年一樣難以令人滿意,表明香港局勢和疫情過去後,太興集團在内地市場亦將會面臨同樣的困境。實際上,不單是太興集團,大家樂集團、翠華控股等港式餐飲企業在内地均受到挑戰,在内地餐飲種類日益豐富的前提下,創新欠缺的茶餐廳菜譜容易讓食客失去新鮮感,且傳統的粵菜在珠三角成為港式餐飲企業的強勁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内地鋪租租金上調也成為茶餐廳營運的限制條件之一。
太興集團在内地市場亦有作出努力,在内地興建了食品廠房,並翻新部分現有餐廳,使得效率有所提升。此外,太興集團在中國廣州開設首間「敏華冰廳」餐廳,成為公司打入中國内地市場的第五個品牌,並新設全新「錦麗」餐廳。不過,太興集團在内地新設的餐廳依然是港式風格,難以迎合内地人挑剔的口味。翠華控股曾經也嘗試過本土化來迎合内地食客的口味,推出了水煮魚等和茶餐廳定位完全不同的菜色,但這種做法宣告失敗。因為茶餐廳不擅長這類菜色,導致食客無法激起興趣,加上近年來内地餐飲市場競爭激烈,人們很容易找到性價比和味道更好的餐廳。
在香港市場方面,對於餐飲業來說充滿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香港的社會運動時有發生,波及旅遊及餐飲業,且香港餐飲市場增量有限,競爭亦十分激烈,太興集團或在不久之後在香港將到達增長天花板。
此外,因主營業務在香港,隨著香港未來人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太興集團成本端的壓力仍在。2016年-2018年,太興集團人工成本由7.44億港元增至10.33億港元,佔總收益比重由29.6%增至33.1%。2019年,太興集團人工成本佔總營收比重進一步上升至33.6%。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預計自2017年至2022年,在香港主要原材料的食品價格指數會以復合年增長率約3.5%增長,這將繼續加大太興集團的運營成本壓力。
總結:太興集團正遭遇多事之秋,目前正像其股價一樣跌入了谷底。未來,香港市場及内地市場對太興集團來說仍充滿巨大的挑戰。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格外嚴峻,將深深打擊餐飲業,對於未來疫情何時結束,帶來的影響有多廣,不好斷定。但可以斷定的是,2020年太興集團將繼續會忍受陣痛。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