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原創

日期:2019年1月7日 下午5:28作者:李瑩 編輯:張駿芬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一方是傳統家電製造企業,一方有豐富的互聯網營銷經驗,曾經的家電製造業“王牌”TCL集團(000100-CN)和互聯網新貴小米攜手會撞擊出什麼創新之火?

雷軍1.7億助攻李東生

小米入股TCL,將持股0.48%。

1月6日下午,TCL集團發佈公告稱,截至1月4日,小米集團在二級市場購入TCL集團6516.8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48%。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按照當天成交均價2.56元/股計算,小米耗資約1.7億元,占公司總股本的0.48%。當天TCL集團的成交量不到8000萬股,小米當天貢獻TCL集團八成的交易量。

一方是傳統製造業王牌,一方是互聯網營銷新貴,“二級市場收購”、“戰略入股”等詞眼,都讓市場感受到了,TCL集團獲得來小米集團的力挺。

雷軍因何力挺李東生?

這還要從長計議。 2018年末,TCL集團一場涉及“戰略轉型”的資產重組亦受到廣泛關注。

TCL集團擬以47.6億元重組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集中資源專注於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

然而這一“分家大戲”仍需闖關今天舉行的TCL集團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夕,李東生又拉來了小米助陣。

因為李東生等高管股東為關聯股東,將迴避“分家大戲”表決,因此中小股東的意見尤為重要。為了獲得股東對資產出售方案的支持,李東生早就使出渾身解數,出盡手中好牌。

先是元旦當天,TCL集團曬年度業績,並迫不及待公佈分紅方案,稱在大股東李東生等人提議下,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共計分配利潤13.55億元。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在此之前,李東生還發布了增持和追加增持計劃。

這一系列的利好信息披露,TCL集團都意在公司備受爭議的47.6億元剝離智能終端業務的方案能順利通過。

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小米集團及時站隊TCL集團,也向外界傳遞了“支持”信號。另一方面,小米集團或將起到重要的帶票作用。

TCL早已不是傳統家電製造商,重組為哪般?

TCL集團曾經是一個什麼都做,卻始終做不了龍頭的企業。

在前有美的(000333-CN)、格力(000651-CN)等強大的同業對手下,TCL近年積極推動改革,開始差異化競爭,主營業務也由“王牌電視”變成了華星光電的“顯示器”業務。

從TCL集團的三大業務群看,其早已轉型做半導體顯示(液晶面板)業務,早已不是大家傳統認知中的家電製造商。

TCL集團半導體顯示業務群包括華星光電、華顯光電(00334-HK)等,智能終端業務群含TCL電子(01070-HK)、TCL通訊和家電集團,新興業務群包括平台服務、財務管控業務等。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在上述資產中,最具盈利能力和想像空間的,是從事半導體顯示業務的華星光電。近三年,華星光電淨資產在集團佔比超過80%,淨利潤佔比超過90%,是TCL集團真正的核心主業。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華星光電成立於2009年,擁有全球效益最好的G8.5代顯示生產線和全球世代及規格最高的G11代半導體顯示生產線。截至2018年9月30日,華星光電淨資產451億元。

華星光電在業內頗有知名度,2018年前三季度華星光電的電視面板銷量在全球排名第五。此外,華星光電也具備小尺寸面板(手機、平板等產品)製造能力。

在2017年,華星光電毛利率為27.88%,的確遠高於其即將剝離的產業15%左右的毛利率。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一旦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完成,意味著消費電子、智能終端業務將從TCL集團剝離。不過接盤方還是自己人,TCL品牌並未消失。 TCL集團特別設立TCL控股接盤此次被剝離的家電業務,董事長仍是李東生。

李東生認為,投資者固然關注公司能賺多少錢,但也關注資產價值,多種資產類型混雜在一起,對標對像模糊,市場很難對TCL集團有明晰的認知和判斷。

小米戰略入股TCL,花開兩家

小米戰略入股消息影響,TCL集團股價今早早盤大漲,盤中漲幅一度超過4%,報2.68元,上漲0.11元。與此同時,小米集團上漲2%。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小米1.7億入股TCL,這盤大棋一石多鳥

雖然從家電行業沉澱看,TCL集團是老人,而小米則是一支新軍,不過眼下,論市場影響力、營業收入規模,還是市值,小米都要優勝一籌。

從智能手機、空調、電視等家電產品來看,TCL集團和小米業務有很多重疊,甚至是競爭對手,但李東生和雷軍更多是取長補短,看到了雙方在業務上的強大互補性。

小米電視此前也有不少小尺寸產品由TCL所代工,雷軍稱,2019年,小米將全面發力大家電產品。對於小米而言,想要進一步在電視業務上擴張,需要與產業鏈上游企業形成更穩固的關係,尤其在電視面板供應領域。

TCL則剛好滿足了小米的需求,剝離終端業務後,TCL集團將專注於半導體顯示領域。 TCL旗下的華星光電電視面板2018年前三季度銷量全球排名第五,55吋顯示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二。

在傳統認知中,TCL就是一家普通家電製造商,似乎與互聯網脫軌已久,而小米的戰略入股,也給TCL集團帶來不小的互聯網營銷衝擊,相信在雷軍這樣一位營銷高手的加力下,TCL集團的面板業務會擊敗三星,成為國產品牌的驕傲。

總結:就在人們以為雷軍會去救火錘子的時候,事件發展卻往往出乎意料,這邊雷軍卻和李東生好上了。一個是昔日家電產業王者,一個是互聯網營銷新貴,TCL集團和小米集團的聯姻不管從哪個層面看都是一個絕佳合作典範,由此我們不得不佩服雷總的遠見卓識,這也是為什麼傳統家電產業做不好,而唯獨小米後來居上的原因吧。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月4日
繼康美藥業的「雷」之後,我們該怎麽規避類似的雷區?
1月3日
40億回購託底股價的美的,估值未來會不會和格力看齊?
12月31日
蘇寧抛售阿里的股票,京東們著什麽急?
12月27日
工業富聯八折甩賣,中央匯金難道看走眼了?
12月20日
維維豆奶:主業不強,嗜酒成瘾 高負債下戒酒消愁尋出路
12月19日
中鐵特貨、京滬高鐵組團上市,「網運分離」迎騰訊京東入局?
12月19日
官司纏身的ST慧球,股價兩個月暴漲130%是迴光返照嗎?
12月18日
曾“傳媒第一股”電廣傳媒,為何淪為賣畫求生?
12月17日
周大福投資收購ST景谷,引發借殼上市A股猜想
12月17日
市值接近五糧液,利潤卻不及一半,海天味業有泡沫嗎?

視頻

即時快訊

15:53
【港股異動】中國中鐵(00390.HK)跌3.8%
15:53
【港股異動】榮昌生物-B(09995.HK)漲3%
15:43
【港股異動】福萊特玻璃(06865.HK)漲3.32%
15:38
【港股異動】中國鐵塔(00788.HK)跌3.12%
15:23
【港股異動】中國電信(00728.HK)漲3.02%
15:07
【港股異動】創維集團(00751.HK)漲6.69%
15:02
【港股異動】同程旅行(00780.HK)漲3.05%
14:56
【港股異動】中國鐵建(01186.HK)跌3.36%
14:52
【港股異動】心動公司(02400.HK)漲3.03%
14:47
【港股異動】美圖公司(01357.HK)漲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