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在其年中投資展望中表示,對美國國債的看法已變得更加悲觀,並認為當前債券市場的估值「非常充分」。 貝萊德還將美股評級降至中性,部分原因是預期通脹將在中期內上升。該公司預計債券收益率將上升,因通脹壓力增加,而非貨幣政策改變,這對股市創造有利環境。通脹預期上升正推高名義收益率,而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利率依然低迷。 儘管貝萊德認為環境普遍支持風險資產,但仍將美股定位從增持降至中性,因該公司認為近年來推動企業利潤率上升的趨勢可能很快就會逆轉。 但貝萊德看好歐洲股市,並將日本股市的評級調高至中性。在資產配置中,將把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區分開。 貝萊德智庫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龐文博表示,該行下調美股評級至「中性」,並不是對美股有負面看法,亦不預期美股會出現大型調整。他指,由於美國的經濟已開始重啟,而歐洲及日本則即將迎來重啟,故建議將更多的資產由美股配置至歐洲及日本的股市。 中國加強對數據監管,導致大批中國科技股股價受壓。龐文博稱,數據監管是全球政府正處理的問題,並非中國的獨有問題,亦預期中國對科技企業會持續加強監管。他指,長遠而言,更多中國企業會選擇留在中國上市,環球投資者若要投資具質素中國企業,日後或要直接在中國市場投資,而難以在投資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作為配置中國市場的代表。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