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股公司赴港漸成潮流,美的集團(000333.SZ,00300.HK)、順豐控股(002352.SZ,06936.HK)、赤峰黃金(600988.SH,06693.HK)等公司是其中的先行者。
港交所披露易顯示,4月21日,光伏電池制造商鈞達股份(002865.SZ)已成功通過聆訊並更新資料集,預計很快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完成「A+H」佈局。
追逐風口,完成跨界轉型
鈞達股份成立于2003年,最開始從事汽車塑料配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前些年,光伏產業迎來大發展,景氣度高漲,吸引了眾多企業跨界佈局,其中就有鈞達股份。
2021年9月,鈞達股份收購捷泰科技51%的股權,借此跨界進入光伏領域。2022年6月,鈞達股份剝離汽車塑料配件相關業務,7月,收購捷泰科技剩餘股權,主營業務徹底轉型為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鈞達股份主要為客戶提供N型TOPCon和P型PERC電池,涉及3款關鍵產品,包括210-N N型TOPCon單晶電池、182/183-N N型TOPCon單晶電池、182-P P型PERC單晶電池。
招股書顯示,鈞達股份的光伏電池銷量從2022年的10.7 GW增至2023年的30.0GW,並進一步增至2024年的33.7 GW。其中,N型TOPCon電池的銷量增勢迅猛,從2022年的1.8GW飙增至2024年的30.4GW,P型PERC電池的銷量則在逐年下滑。
需要指出的是,從技術線路來看,發展到今天,PERC技術已經逐漸到了發展瓶頸期,PERC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越來越困難,與此同時N型電池的成本問題得到改善,N型電池成為未來高轉換效率的方向,因此鈞達股份P型、N型電池銷量的變化是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的出貨量計,在專業制造商中,鈞達股份的N型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至約24.7%,排名第一;鈞達股份的光伏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至約17.9%,排名第二。另外,按2024年出貨量計,在專業制造商和一體化制造商中,鈞達股份的N型TOPCon電池的市場佔有率約為7.5%;其光伏電池市場份額約為5.6%。
行業競爭加劇,連續出現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光伏行業景氣度上行,追逐風口的鈞達股份剛開始確實過了兩年「好日子」,其在2022年、2023年分别實現營收110.86億元(人民幣,下同)、186.11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7.17億元、8.16億元。
不過,和其他快速發展的行業類似,過去幾年間中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規模持續擴張,而產能的瘋狂增加讓光伏行業迎來了劇烈的市場競爭。最終,自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矽片及光伏電池價格整體呈震蕩下行趨勢。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鈞達股份的N型TOPCon電池的平均售價分别為1.14元/瓦、0.67元/瓦、0.31元/瓦;P型PERC電池的平均售價分别為1.06元/瓦、0.75元/瓦、0.32元/瓦。
2023年時,鈞達股份還能通過銷量的增加抵消平均售價下降帶來的衝擊,實現業績增長。到了2024年,新增的那點銷量頂不住平均售價的繼續下探,鈞達股份的業績遭遇「滑鐵盧」。
數據顯示,2024年,鈞達股份實現營收99.24億元,同比下降46.68%,歸母淨利潤由上年的盈利轉為虧損5.91億元。
據了解,2024年四季度開始,光伏產業鏈供需環境逐步改善,各環節價格企穩回升。2025年一季度,中國光伏行業回歸良性發展軌道,產業鏈各環節供需情況相較2024年度顯著改善,各環節價格持續回升。
從業績方面來看,2025年一季度,鈞達股份的營收同比下降49.51%至18.72億元,淨虧損1.06億元,上年同期為淨利潤約1980萬元。
壞消息是,鈞達股份還在虧損之中;好消息則是,公司經營狀況相較2024年下半年顯著好轉,虧損幅度持續收窄。
出口業務進展迅速,海外產能建設值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許多行業的「出海」叙事廣受歡迎。伴隨著國内競爭激烈加劇,光伏企業也對海外市場極為上心。
在招股書中,鈞達股份稱,儘管面臨與多項貿易限制有關的困境,但海外市場仍保持強勁增長。按海外太陽能累計裝機容量計,海外市場預計由2024年的1090.2 GW增長至2030年的3499.6 GW,復合年增長率為21.5%。此外,鈞達股份認為中國有利的監管及行業方案以及指引在長期内會令市場趨穩。
而在其A股一季度業績報告中,鈞達股份披露,一季度,通過亞洲、歐洲、拉丁美洲、澳洲等新興市場客戶的持續開拓及認證,公司成為海外多個國家、地區光伏電池的主要供應商。最終實現海外銷售業務佔比從2024年23.85%到2025年一季度58.00%的大幅增長。其中,印度、土耳其、歐洲等主要海外市場佔有率行業領先。
除電池出口業務市場拓展以外,鈞達股份擬于阿曼投資建設5GW高效電池產能,進一步通過產能出海形式,增強公司全球市場電池產品供應能力。
鈞達股份還提及,公司擬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方式,構建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整合各類股東資源,為公司全球化發展提供保障。
總的來看,鈞達股份在海外建設高效電池產能需要資金支持,在公司業績連續虧損之下,此次在港股上市具有重要意義。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