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多重利空暴擊,蘋果市值跌破3萬億美元!
原創

日期:2025年4月17日 下午2:13作者:瓶子 編輯:Annie

美東時間4月16日, 蘋果(AAPL.US)股價收盤下跌3.89%,報194.27美元/股。其市值一夜蒸發逾千億美元,重新滑落到3萬億美元以下,至2.92萬億美元。

分析指出,蘋果此輪市值波動,本質上是多重利空共振的結果。

4月2日美股盤後,特朗普對全球抛出的「對等關稅」炸彈,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大型科技股普遍大跌,蘋果尤其慘烈。從4月3日至8日,短短幾天時間,蘋果股價重挫22.99%。

4月9日,迫于「股、債、匯」動蕩壓力,特朗普將對大部分國家的關稅計劃暫停90天。反轉來得太快,投資者直接沸騰,蘋果股價單日大幅反彈15.33%。

4月11日,美國海關宣佈消費電子產品可豁免關稅,蘋果投資者「緩了一口氣」。但很快特朗普又潑了盆冷水,稱豁免是暫時的,只是將相關產品轉移到另一個關稅類别。蘋果股價再次被關稅的陰雲所籠罩。

特朗普關稅政策堪比川劇變臉,蘋果股價也跟著上蹿下跳。蘋果為何對關稅政策如此敏感?原因在于,其業務高度依賴全球自由貿易。

眾所周知,蘋果大部分的iPhone生產都是在美國之外進行的,尤其是越南、中國、印度等一些國家的企業承擔了蘋果產品的零部件生產、組裝等工作。特朗普政府對亞洲多地濫施高額關稅,無疑將重創蘋果公司的供應鏈,還可能導致其產品漲價、銷售承壓等一系列問題。

即使蘋果將組裝業務遷回美國也並非可行之策。據美銀證券研報稱,蘋果全面轉移產線回美的現實操作難度極高,且成本代價巨大。僅轉移最終組裝環節成本就將上升25%,若疊加關稅,總成本或飙升91%。如此高昂的成本,蘋果根本扛不住。

除了關稅壓力外,中國市場這一蘋果的戰略要地,正遭遇銷量滑鐵盧,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

據IDC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3.3%,顯著高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期增速。其中,小米出貨量1330萬台,同比增長39.9%,排名第一;華為出貨量1290萬台,同比增長10%,排名第二。

作為對比,蘋果出貨量為980萬台,排名第五,同比下滑9%,與小米、華為等國產品牌的出貨量差距明顯擴大,且是前五名中唯一下滑的廠商。

與此同時,近日投行對蘋果未來前景持謹慎態度,紛紛下調對蘋果目標價。摩根士丹利將蘋果的目標價從252美元下調至220美元;高盛將蘋果的目標價從294美元下調至242美元。

綜上所述,關稅政策反復、供應鏈壓力、市場需求疲軟、投行看空等利空消息一個接一個,共同編織成蘋果市值的「壓力網」。而這背後折射出的是市場對蘋果公司長期競爭力的擔憂。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4月16日
陰霾下,阿斯麥訂單「塌房」
4月16日
55億?英偉達的損失將遠超此數
4月16日
美貿易政策反復,内部混亂,反對聲浪高漲!
4月15日
「好像很牛」,微牛的狂飙能持續嗎?
4月15日
美股、債、匯異動頻發!耶倫再批特朗普,貝森特卻隔空掐架?
4月15日
奢侈品賣不動了?LVMH遭遇業績、股價雙殺
4月14日
美元跌價,避險資金去哪了?
4月14日
美債市場顫抖,背後真相為何?
4月11日
關稅風暴下,赴美旅遊人數銳減,電影市場或也受波及!
4月11日
從「絕不退讓」到「求談判」,特朗普演砸了?

視頻

快訊

17:36
六部門:創新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品 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
17:29
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
17:27
廣東:重點支持深交所深化創業板綜合性改革 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產品體繫
17:23
廣東:支持電商企業設立出口轉内銷專區 對外貿企業上線開店給予流量費減免等支持
17:16
廣東:加快推動汽車、家電、家裝、電動自行車、手機數碼等以舊換新
17:10
廣東:推進住房「以舊換新」 加快推進二手房跨行「帶押過戶」
17:07
中港照相(01123.HK)年度盈轉虧約231.6萬港元 不派息
16:55
【盈警】現恆建築(01500.HK)料年度綜合虧損約1500萬至2000萬港元
16:41
【大行報告】畢馬威中國:人工智能正重構金融服務價值鏈
16:23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成藥過渡性註冊制度6月30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