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企估值重塑這一話題點燃了市場情緒,熱度持續升溫。
繼昨日「中字頭」股票集體爆發,11月23日,央企國資改革概念再度迎來暴漲行情。東風科技(600081.SH)、西儀股份(002265.SZ)、銀寶山新(002786.SZ)、湘郵科技(600476.SH)、英力特(000635.SZ)等十餘股漲停;其中,中字頭個股繼續強勢上揚。中鐵裝配(300374.SZ)、中國鐵物(000927.SZ)、中水漁業(000798.SZ)、中鋁國際(601068.SH)、中成股份(000151.SZ)、中國交建(601800.SH)等掀起漲停潮。
消息面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11月21日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作主題演講時指出,估值高低直接體現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認可程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國有上市公司,要「練好内功」,也要進一步強化公眾公司意識,主動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讓市場更好地認識企業内在價值。
對此,多機構認為,過去國企估值偏低,央企或進入估值修復通道。
01 國企估值偏低
目前,央企上市公司共429家,集中在大金融、通信、石油石化、公用事業、國防軍工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地位實體行業,央企以行業龍頭為主,市值偏大。
近年來,央企總體經營穩健、發展較快,盈利穩定性突顯,分紅總額亦逐年穩步提升,但與相關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反差較大。
統計數據顯示,從估值水平看,當前央企上市公司市盈率不足8倍,顯著低於A股總體水平的14倍,為近十年以來最低水平。
金融業上市公司估值相對更低。2022年10月末,金融業上市公司整體市淨率0.5倍,尤其是上市銀行市淨率為0.4倍,創下歷史最低值。目前,九成以上上市銀行「破淨」,銀行估值水平在31個行業中排名墊底。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廣發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主要在於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不完善,1)「價值發現」導向下,與國際相比,我國對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引導不足,導致我國優質企業沒有獲得長期資金的價值認同。2)資本市場的金融創新機制相對匮乏,對外資等中長期吸引力不足。3) 資本市場仍需引導上市公司加強、完善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建設。導致投資者預期轉弱。
02國企改革收官之年,央企或進入估值修復通道?
作為國民經濟的「頂梁柱」,國資委央企在我國經濟地位舉足輕重,其即是當前市場化改革重點對象,也是未來我國一系列改革的排頭兵。
2020年國家出台了《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1+N體系將持續指引助力央企市場化改革。
隨著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東方證券指出,央企上市公司受「盈利能力強+高分紅+低估值+主題催化」多重驅動,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中泰證券表示,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優質龍頭或更受到資源傾斜。這其中,央企龍頭尤其值得關注。重點關注2020年-2021年做過股權激勵,且受益於中央財政密集發力領域的高分紅(紅利指數)央企,基於穩增長及低估值修復的邏輯,高股息且業績穩定的央企龍頭有望率先受益。
招商證券強調,今年四季度就是關注央企表現的良好時期。長期看,經歷了本輪全面深化國企改革,上市央企盈利能力明顯提升、槓桿率明顯下降、激勵機制更為健全、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長期投資價值凸顯。短期看,在當前經濟下行背景下,央企逆周期屬性明顯、估值性價比高、高股息優勢顯著,在四季度風格切換場景概率提升背景下短期配置意義同樣較高。
對於可關注的方向,上述機構建議關注基建鏈、航空裝備、電力電網、國產替代以及央企專業化整合五個方向。
中信證券指出,仔細篩選央企内部具有高成長性的投資主線,主要在聚焦實體經濟的國資委下轄央企中。一條主線是碳中和、另一條主線是科技創新。
光大證券則表示,基建投資景氣度仍處於高位,結合涉房央企再融資放開有利於央企龍頭業務規模增長加快、催生市值管理訴求,以及建築央企今年以來在地產下行周期加大拿地,判斷配置受益建築央企是低風險、收益可觀的選擇,推薦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