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發展方式轉變的歷史交匯期,需要大批科技領先創新型公司來引領經濟轉型升級。中國資本市場要為經濟轉型做出貢獻,就應以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資渠道助力中國企業,尤其是「硬科技」企業的發展。
2022年全國「兩會」上,「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首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雖然「專精特新」並非一個新概念,但隨著2021年下半年以來政策力度持續加碼,「專精特新」在二級市場上也迎來更多關注。
近日,在由和訊網主辦的「大咖面對面」係列研討會《服務專精特新,共促企業成長》專場上,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沈亞桂、和訊網首席運營官王志豪、阿里雲客戶成長與大網站北方大區和華中大區總經理主長春三方作為行業協會、新聞媒體和服務平台代表,深入探討如何為專精特新領域做好服務、為中小企業向科技創新轉型賦能。
「專精特新」的核心是技術創新
「專精特新」之所以越來越被政府部門重視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國企業的發展質量、影響能力與建設製造強國、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存在一定差距。二是近年中美貿易摩擦之後,當一些核心技術遭到封鎖也更讓我們警醒,我國雖然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但產業基礎能力建設不足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既有基礎裝備和核心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有產業鏈上「斷點」「堵點」較多,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殺手锏」技術的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啓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湧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經從工信部一個部委的行為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而「專精特新」企業的核心價值就是技術創新。因此,為了更客觀的評價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訊在2021年研制並推出了和訊SGI指數,該指數引用世界三大評級機構穆迪·BVD的權威數據,綜合企業財報核心數據,對企業科創新實力進行成長能力判斷和價值潛力評估。王志豪表示,和訊網希望用和訊SGI指數讓投資者和資本市場更全面、更客觀的看到相關企業優質的一面、以及差異化所在,能讓這些企業能夠更好的表達企業長期發展願景,給創投界、資本市場以及投資人士提供更全面的商業評價,臂畫產業遠景。
「專精特新」需要哪些支持?
中小企業在向「專精特新」邁進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些難題。談及如何為這一類科技創新型企業助力,沈亞桂表示,結合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發佈的《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為基礎,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通過各種渠道載體,加強專精特新企業選育,已形成了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體係,並圍繞「政策、資本、人才、科技及產業」搭建四維一體的服務體係,其中科技+資本又成為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助力,深度培育能夠在我國核心產品、核心技術等領域實現國產替代,實現「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
雖然專精特新企業分佈在不同的領域,但是很多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早在四五年前就都擁抱了雲計算,借助數字科技加快成長步伐。站在數字科技賦能的角度,主長春以現實的企業成長案例說明,基於阿里雲數字科技化的能力,可以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經營決策和協作溝通等多方面支持,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更專注於核心業務創新。主長春也告訴我們,阿里雲日前已經發佈了專精特新服務平台,針對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全面的扶持政策和高效協同的解決方案。未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利用雲上基礎設施,實現高速發展。阿里雲也會繼續堅持用數字科技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釋放中國新基建的創新力量。
從更宏觀的層面,研討會對如何服務專精特新領域、助力中小企業成長總結出三點建議:
一是,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服務平台及新聞媒體多方協力,共同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幫扶、發聲及落地服務;
二是,國家鼓勵社會服務平台發揮職能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發揮其優勢和價值,出技術、出資源,聯合協會和多方機構建設一個開放、共享、務實的第三方綜合數字化服務平台;
三是,新聞媒體更大發揮自身優勢,更加聚焦中國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成為中小企業發聲的重要窗口。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