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天災人禍時,汽車的作用和價值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澳洲火災當中,它能帶著人們迅速撤退避險。在新肺炎事件中,也能減少你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給人安全的乘駕空間。
或許此時,很多人才真正開始意識到汽車的價值,並準備在疫情過後買車。疫情或成行業利好「催化劑」,隨著氣溫升高,乘用車市場也將暖意入春。
不過眼下,各大車企首先需要面對的,還是短期内的銷售數據惡化,見招拆招,積極應對。
2月13日,乘聯會數據,1月全國狹義乘用車綜合銷量為169.9萬輛,環比下跌20.8%,同比下跌21.5%,同比創下2005年乘聯會零售統計以來的最低增速。
行業傾巢,龍頭公司銷售數據也不好看。吉利2月13日公告,1月批發銷量約為11萬輛,同比下滑29%,環比下滑14%。
不過吉利巧度難關。趁著「冰封期」,吉利正與沃爾沃汽車洽談初步業務合併重組的可能性,擬保留吉利、沃爾沃、領克等品牌獨特性,將合併後業務於香港及斯德哥爾摩上市。
而拖累一月乘用車後腿的,明顯是新能源汽車。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4.5萬輛,同比下降51.3%,環比下降67%。
其中,插電混動銷售1萬輛,同比下降38%。純電動批發銷售3.5萬輛,同比下降52%。電動汽車的風險承受力仍然很脆弱。
乘用車市場為何遭遇2020年「開門黑」?
延續2019年以來的疲軟態勢,銷售下滑或是意料之中。
經歷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國内乘用車市場在2018年開始進入調整期。2019年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約為2069.76萬輛,同比下降7.4%,比2018年降幅度更大。
在大的行業下滑背景下,2020年開年銷售數據不佳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這麽大尺度下滑,肯定又有短期因素作祟。對比歷史同期看,2019年1月是春節節前購車高峰期,批發基數較高。
而2020年1月春節假期提前,部分企業放假又提前,所以導致今年1月正處於春節假期淡季,是造成1月汽車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至於新肺炎疫情這只「黑天鵝」,其實對1月汽車行業並無太大影響。因為其影響是於1月20日開始加劇,已經是春節假期,對1月汽車生產和銷售影響有限。
雖然1月新肺炎並不是造成行業銷售數據惡化的主要原因。但仍需要看到,由於疫情一直持續,已經對2月、甚至3月的汽車銷售造成嚴重影響。
行業復工推遲,恢復正常運營仍需時日。中汽協數據顯示,目前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截止2月12日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生產,復工率約為32%。
但供應鏈體系尚未恢復,一定程度拖累整車廠正常復工。
從目前看,行業復工仍缺少防護物資、防護設施,以及復工後的防疫監控等。這也是五菱汽車、比亞迪以及廣汽等車企做口罩的原因之一。
所以,受疫情影響,汽車行業2月,甚至一季度產銷會成為2020年一個新低位。上市車企將進一步承壓。
不過隨著疫情結束,萬物復蘇,各行各業也將面臨新的政策機遇,汽車行業也將得到政府相關政策支持和消費刺激,行業將逐步回暖。
甚至疫情有可能成為「催化劑」。疫情期間,很多人意識到汽車帶來的便利性,或會在疫情過後主動購車,刺激後市車輛銷售。
綜合來看,國内乘用車市場仍是一個成熟、穩定的全球超級市場。未來驅動汽車消費的宏觀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信心等,疫情只是一個小插曲。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