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馬士基亞太區行政總裁范楚言在香港出席「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上指出,中國內地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貿市場。電子商貿的增長動力,將取決於物流供應商能否透過B2C(商業對消費者)物流,提供相宜又準時的服務,推動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性。
他又稱,在客戶把供應鏈成本減至最低的情況下,又要保持靈活快捷,物流服務供應商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大。「生產商透過銷售賺錢,卻因為供應鏈缺乏效率而引致虧損。隨著電子商務的利潤受到蠶食,控制供應鏈成本尤其重要。」
同一場合,世界貿易組織經濟研究與統計部高級經濟師科爾曼‧尼表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導致進口限制措施急劇增加。」他指出,世界貿易組織於6月最新公佈的貿易限制報告顯示,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進口限制措施的貿易覆蓋率是2012年5月以來平均水平的3.5倍以上。2019年上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只錄得0.6%的增幅,而亞洲進出口貿易的下降速度與2015-16年的放緩情況相似。
他指出:「貿易轉移將會是大趨勢,令新興市場如巴西和越南等國家的出口量大幅上升;反之,成熟市場如韓國和歐洲等國的出口量則下跌。」他強調不能只透過雙邊貿易協議滿足所有國家的貿易要求,所以應建立多邊貿易體系。香港正是其中一個各國可仿效的國際範例。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