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眼科醫療板塊表現強勢,截至收盤,泰恩康(301263.SZ)漲超8%,愛爾眼科(300015.SZ)、興齊眼藥(300573.SZ)、江河集團(601886.SH)、何氏眼科(301103.SZ)、愛博醫療(688050.SH)、歐普康視(300595.SZ)等跟漲。
2022年暑假即將來臨,近日有學校免費為小學生檢查視力,其中不乏有小學低年級學生出現近視、散光等眼疾,令家長產生隱憂。
事實上,中國青少年近視率與近視人口居世界第一,近視已成為困擾我國青少年的一大問題。《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2019年總體近視率下降為50.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較2019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
暑假一向是消費醫療的傳統旺季,由於前期受2022年4月、5月份的疫情影響,患者就醫計劃擱置,眼科醫療行業業績受到一定影響。東吳證券認為,消費醫療需求在疫情過後能夠快速復蘇。尤其是眼科視光屈光等的消費旺季,在需求延遲疊加新增需求釋放下,有望實現加速增長。
一季度業績逆勢大漲
由於受2022年年初疫情影響,餐飲消費、旅遊等諸多板塊業績低迷,但眼科醫療板塊業績卻表現出較大韌性,板塊上市公司大都實現業績增長。
今年一季度,Wind眼科醫療板塊9家上市公司中,營收規模最大的是愛爾眼科,約為42億元,其次是仁和藥業,約為13億元。這兩家企業以超10億元的營收排在行業第一梯隊。
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歐普康視和興齊眼藥營收規模分别為3.7億元、3億元,位於第二梯隊的。
但從一季度營收增速看,歐普康視和興齊眼藥的增速較大,分别約為29%和46%。愛爾眼科營收增速實現19%。
一季度板塊營收增速最高的是愛博醫療(688050.SH),增幅近56%。
愛博醫療主營業務為眼科醫療器械,公司核心產品為手術領域的人工晶狀體(白内障手術的必要醫學材料)以及視光領域的角膜塑形鏡(OK鏡),兩者收入合計營收比重約95%,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2022年一季度,公司核心產品「普諾明」系列人工晶狀體和「普諾瞳」角膜塑形鏡銷量持續保持較快增長,使得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63%。
即使取得如此高的增幅,愛博醫療仍在一季報中表示,由於一季度國内新冠疫情影響區域較廣、時間較長,導致白内障和近視患者就診量減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業務增速。
雖然業内大部分公司取得業績增長,但仍有一家公司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出現下滑,這便是新視界母公司光正眼科(002524.SZ)。今年一季度,光正眼科營收同比下滑近3%,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89%。
受疫情影響公司部分子公司收入有所下降,導致利潤降低。光正眼科在近期調研中表示,公司位於上海市的眼科醫院連續2個多月停診。
隨著暑假消費醫療熱潮到來,眼科醫療板塊股價在6月29日出現有力提振,這一行情在消費旺季有望得到持續。屆時眼科醫療板塊或將重拾跌去的估值。
近視防控+屈光手術成潛力賽道
眼科疾病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致盲和非致盲兩大類,國内患者群龐大,眼科產業鏈處於絕對黃金賽道,市場空間廣闊。
在諸多眼疾中,考慮到近視人口基數龐大,光大證券認為,近視防控、屈光手術等細分賽道有望成為發展最快的潛力賽道。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有近7億近視人群,約佔全國人口數量的50%,這其中不乏大量青少年兒童。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青少年近視總人數達到1.07億。其中6歲兒童近視率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樂觀。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22年1月,國家衛健委印發《「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再次提出提升近視防控和矯治水平。
在需求推動下,國内相關眼科行業有望迅速擴容,眼視光產業鏈器械、藥品和服務將迎來快速增長。
近視防控方面,低濃度0.01%阿託品眼藥水、角膜塑形鏡(OK鏡)、離焦鏡片被譽為近視防控的「三駕馬車」,發展備受市場關注。目前這三種防控措施在國内滲透率較低,正處於快速提升過程。
國内眼科醫療大多佈局上述一種或多種近視防控產品,如生產角膜塑形和離焦鏡片的上市公司有歐普康視、愛博醫療、昊海生科、明月鏡片等;低濃度阿託品相關標的有興齊眼藥、何氏眼科、歐康維視等;眼科服務標的愛爾眼科、何氏眼科等。
屈光手術方面,屈光手術可實現患者摘除眼鏡的夢想。其按部位可分為角膜屈光手術和眼内屈光手術,角膜屈光手術佔據國内主流。角膜屈光手術則主要包括全飛秒、半飛秒和全激光準分子三類。
當前國内近視手術增長較快,根據全國龍頭愛爾眼科數據,2018-2021年在中國境内的愛爾眼科醫院接受近視手術的有效眼數分别為25/34/43/53萬眼,2021年較2018年實現翻倍以上增長。
從當前較快的增長看,未來屈光手術市場規模也將快速擴張。據光大證券預計,2030年四種主流術式對應市場空間分别可達408.04億元、350.88億元、18.50億元、267.64億元,屈光手術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整體有望於2030年達到1045億元,成為眼科醫療服務行業發展紅利。
尾語
雖然受2022年上半年疫情影響,但大部分眼科醫療企業業績仍實現不錯增長,凸顯眼科醫療行業韌性。不過也不乏個别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企業業績呈現一定波動。
隨著復工復產,因疫情耽擱的就醫需求以及新增需求有望在暑假釋放,東吳證券預期2022年三季度眼科醫療有望在暑假消費旺季迎來疫情後大幅恢復性增長。
長期看,近視防控在OK鏡、離焦鏡等推動下快速增長,近視屈光手術量價齊升,近視防控和屈光手術或將成眼科醫療潛力賽道,成為企業主要利潤貢獻。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