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中國汽車產業是競爭最激烈的時期,有的車企扶搖直上九萬里,而有的車企一路下滑八重天,優勝劣汰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當下及未來的主旋律。
在繼力帆汽車易主吉利後,又一家車企即將面臨被接盤,*ST眾泰10月8日發佈破產重整的進展公告,江蘇深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投資方計劃20億元接盤,眾泰汽車等待許久的「救命稻草」終於出現。
而破產重整的順利消息,恰似一劑強心針,在股市發酵開來,10月8日收盤,*ST眾泰漲停,報6.75元/股。當下的二級市場對本次重整持有相對樂觀的態度,但未來會怎樣就離不開本次重整的一大看點——易主後的眾泰汽車,會扭轉頹廢僵局、否極泰來嗎?
01 一張20億元的「賣身契」
破產重整公告顯示,2021 年 9 月 28 日,在金華中院和永康法院的監督和見證下,重整投資人評審委員會對意向重整投資人進行了現場評審。最終確定由江蘇深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公司重整投資人,上海鈦啓汽車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湖南致博智車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作為公司的後順位備選重整投資人。
當日,眾泰汽車及管理人與江蘇深商簽署了《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投資協議》,重整投資款為 20 億元,江蘇深商同日向指定賬戶打款 5.5 億元作為履行保證金,剩餘 14.5 億於 2021 年 10 月 25 日前支付。該 20 億元的足額到賬,將作為眾泰汽車及管理人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提交以江蘇深商為重整投資人的重整計劃草案的前提。
不出意外的話,江蘇深商將成為眾泰汽車的掌舵人。
這家江蘇深商挺有來頭,成立於2020年9月,母公司為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商控股官網顯示,公司是由79家深圳市重點民營企業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從事金融服務類、大型項目投資和高新技術開發與生產的大型民營企業,目前股東的總資產近萬億元。旗下有11家全資控股子公司,涉及大型科技園、產業園的開發與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綜合體的開發;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和生產;以及股權投資、PE/VC業務、融資咨詢服務等類金融業務。
子公司江蘇深商主營業務為進出口代理、汽車租賃、汽車零配件批發零售等業務,並不涉及整車生產製造,原因就是缺乏資質。
江蘇深商此番進場,看中對方的是什麽呢?
眾泰汽車2021年報顯示,總資產為90.64億元,總負債為142.3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負的51.75億元,歸母淨利潤為負的7.53億元,對於這樣一家負債累累且虧損嚴重的企業,除了造車資質作為當下稀缺的資源能夠吸引投資人之外,恐怕再無其他了吧。
公告上的披露也證實了這一點,江蘇深商參與重整的目的:獲得汽車整車生產資質,生產、銷售整車。
作為重整投資人,江蘇深商法人代表黃繼宏在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操盤經驗老練。黃繼宏曾主導汽銷公司龐大集團的重整。後者因過度擴張,標星帶帽成為*ST龐大。黃繼宏接盤龐大集團後,*ST龐大2020年1月摘星,變更為ST龐大;同年8月,龐大集團實際控制人也由龐慶華變更為黃繼宏。2021年5月,ST龐大更是摘帽,變更為龐大集團。
此外,2021年9月,黃繼宏還在推進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並被推選為中民投集團總裁。
畢竟江蘇深商主營業務本來就是與汽車相關的,加之深商控股集團具有強大的資本實力,具備讓眾泰汽車「如魚得水」的復活條件。如果此次破產重整進展順利,眾泰汽車將會背靠深圳深商控股集團這棵大樹。
江蘇深商接盤眾泰汽車後,能不能讓眾泰汽車起死回生,還是挺值得期待的。
值得注意的是,眾泰汽車雖然基本面一塌糊塗,但在資本市場表現卻出奇的好,股價在2021年1月份的時候還停留在1元多,10月11日的收盤價已經漲到了7.09元,年内漲幅驚人,可謂是一路狂飙,市值也是大幅提升。
儘管眾泰汽車目前的狀態是負債累累、一片爛攤子,但股市的價格往往體現的是預期,是未來,並非現狀。投資者似乎挺看好這一番重整。
02 眾泰汽車做錯了什麽?
作為最早一批開始造車的民營企業,2005年眾泰誕生於浙江永康一家做五金生意的鐵牛集團。鐵牛集團的創始人應建仁夫婦將停產許久的江南奧拓收至麾下,拿到造車資質,眾泰汽車應運而生。
眾泰汽車的問世,恰逢國内興起的小型車風口,還有一段頗為難得的高光時刻。
2008年,眾泰憑借「只要一萬八,奧拓開回家」的口號一炮而紅,成為史上最便宜代步車,當年創下3萬輛銷量的成績;2009年產銷量突破10萬輛,其中小型SUV年銷量、市場佔有率、出口量連續四年排名第一。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銷量達到11.27萬、18.08萬和28.66萬輛,風光一時的眾泰汽車曾被英國泰晤士報稱為「將在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領跑」。
只可惜好景不長,自2018年後眾泰汽車就開始走下坡路,當年銷量為23.4萬輛。2019年,眾泰汽車的下滑趨勢變本加厲,當年銷量15.3萬輛,歸母淨利潤為虧損92.94億元,2020年銷量下滑至573輛,虧損繼續擴大,歸母淨利潤為虧損108億元。
眾泰汽車由盛轉衰的一個很大誘因是過度抄襲,重視外形模仿,而忽略了内部研發與質量控制。
比如,2011年推出的第一款轎車Z200,外形酷似大眾高爾夫6;眾泰Z300酷似豐田Allion;眾泰T600上市,被認為「拼接」了途銳和奧迪Q5;2016年眾泰Z700上市,市場公認其模仿奧迪A6L;眾泰SR9上市,從外觀到内飾都精準模仿保時捷Macan,被認為是「山寨」保時捷。
那時外界流傳著一則眾泰抄襲的「段子」——眾泰内部專門設立了一個「皮尺部」,工作人員專門拿著皮尺去車展測量熱門品牌車輛的尺寸數據。
就連眾泰汽車董事長吳建中曾直言不諱的表示,「眾泰汽車採用的是‘拿來主義’,通過引進國外車型和技術,來達到快速發展的目的,這也是我們整合式運營的一大特色。」
瘋狂的抄襲也確實讓眾泰汽車迎來昙花一現的發展機遇,但沒有可靠的研發作為後台支撐,「翻車」也是必然的結局。
自2018年眾泰T700被曝出「方向盤」事件後,眾泰汽車在投訴榜單便名列前茅,比如投訴最多的車型T600,投訴的問題包括車窗升降故障、發動機熄火、發動機滲油、變速箱異響、變速箱漏油、車身異響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眾泰汽車的品牌形象,畢竟用戶的眼睛是雪亮的。
於是乎,眾泰汽車被打上了「徒有其表」的標簽,品控落後,前瞻性的研發更是無從談起。最後,黯然離場、落得個破產重整的結局並不冤。
幸運的是,如今眾泰汽車總算找到了「接盤俠」,能不能實現「枯樹冒新芽」,值得我們繼續追蹤。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