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A股市場再遭大跌,截至收盤,絕大多數板塊隨大盤下挫,而CXO是為數不多逆勢上漲的概念板塊,其中凱萊英(002821.SZ)上漲3.06%,報收359.25元/股,全天成交14.6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和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一樣,該公司同樣是A股市場少有的超級長牛股。數據顯示,自2016年11月18日上市以來,凱萊英已經累漲超21倍。
在專題行業篇中有提到,CXO行業的CDMO(醫藥合同定制研發生產)環節可分為小分子CDMO(以化學藥為主)、大分子CDMO(以生物藥為主)。
凱萊英自成立以來,已經先後在天津、遼寧阜新、吉林敦化三地先後建立小分子CDMO生產基地。
隨著產能的逐漸擴張,該公司的收入體量已經處於國内小分子CDMO企業第一梯隊,成了小分子CDMO領域的龍頭。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凱萊英以12.7億元的收入,居於第二位,之後分别為博騰股份和九洲藥業,收入分别為9.3億元和4.4億元(CDMO業務),而居首位的合全藥業的收入為2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專題藥明康德篇中曾提及,該公司私有化退市後進行了分拆,在A股上市的藥明康德主要提供小分子化學藥的發現、開發、生產及配套的檢測、臨床試驗服務、醫療器械檢測及精準醫療研發生產服務。
上面的小分子CDMO領域老大合全藥業就是藥明康德的子公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藥明康德的實力非常強。
目前,凱萊英將業務分為了三部分,包括商業化階段(定制研發生產)、臨床階段(定制研發生產)、技術服務,而前兩項業務貢獻了公司絕大部分的營收和利潤。
上市後,凱萊英的業績持續增長,且增速比較可觀。
數據顯示,公司的營收從2016年的11.03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31.5億元,翻了近3倍,而其歸母淨利潤從2016年的2.53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7.22億元,同樣增長了近3倍。
今年一季度,凱萊英的業績再度增長,營收同比增長63.45%至7.77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同比增長42.86%至1.54億元。
不過,凱萊英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的規模還無法與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相媲美。
僅就目前而言,以化學藥品為主的小分子已經發展多年,相應的在CDMO領域,小分子CDMO的市場規模也要遠遠超過大分子CDMO。
但生物藥是制藥行業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子行業之一,ADC藥物、雙抗、CAR-T藥物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分子CDMO市場規模。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19年,國内小分子CDMO市場規模達437億元,增速達18%;而大分子CDMO尚處於起步階段,市場規模僅76億元,增速超過40%。
Frost&Sullivan預測,2022年全球大分子藥物市場將達3260億美元,全球10大暢銷藥中,生物藥將佔據8個席位。
與此同時,該機構預測至2024年中國CDMO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048.8億元,2019年至2024年的符合增長率將達到26.5%。
近些年來,凱萊英也在積極佈局大分子CDMO領域。
例如,2018年10月,該公司與上海新金山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投資框架協議,擬在上海金山工業區投資建設大分子生物藥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將涉及包括抗體類藥物、細胞免疫治療、抗腫瘤疫苗等具有高技術壁壘的生物藥領域,預計投資15-18億元。
2018年12月,該公司又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凱萊英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物大分子項目建設已經正式啓動,
不過,大分子CDMO業務貢獻的收入目前在凱萊英整體營收中的佔比並不高。
目前,國内大分子CDMO市場中的霸主是在港股上市的藥明生物(02269.HK)。該公司主要就大分子生物藥的發現、開發和生產提供相關服務。
據悉,2019年,藥明生物的國内市佔率超過80%,而在全球市場,該公司市佔率超過5%,僅次於Lonza(龍沙)、BIBiologics(勃林格殷格翰)和三星生物。
由此可見,不論是在小分子CDMO領域還是大分子CDMO領域,由原先的藥明康德分拆出來的「藥明係」都是凱萊英需要面對的強勁對手。
此外,從國内大型外包服務企業的發展來看,CRO+CDMO一體化也是一個重要的趨勢。
凱萊英作為一家CDMO公司,也在逐步佈局CRO領域。2017年7月,該公司成立了CRO子公司凱萊英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佈局創新藥MAH業務、仿制藥一致性評價、BE和I-IV期臨床研究等業務,為國内藥企提供從臨床前研究直至藥品上市商業化生產、申報文件及現場核查等一站式服務。
目前,這家子公司已經開始承接一定的BE項目,開始貢獻一定業績。
CDMO屬於重資產行業,建設符合相關要求的生產設施對資本要求很高,前期往往需要較大資本投入,而且後續還需要大量資本投入才能維持持續的產能擴張。
因此,資金實力是CDMO企業的重要競爭力。
或許是出於上述因素在内的多重考量,在成功登陸A股市場後,凱萊英也在謀求赴港股上市。
2018年,該公司第一次披露,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彼時,凱萊英表示,赴港上市是基於中長期發展戰略的考慮,推進全球化業務佈局。
不過,這次闖關並未成功,該公司於2019年年中宣佈暫停。
時隔兩年,凱萊英又於2021年6月29日重提赴港上市,並披露了申請資料。
實際上,CXO行業已經有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等多家公司已經實現了在A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現在凱萊英也有望加入這一隊伍。
近些年來,在業績、股價持續增長的同時,凱萊英也成為了眾多大資金的香饽饽,包括香港中央結算公司、中歐基金、高瓴資本在内的多家機構均已經成為了該公司的前十大股東。
不過,在股價飙漲之後,該公司的估值已經超過了100倍,正處於高點附近。這一點值得後續多加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