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11月20日 - 中國11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連續第七個月持平。與此前LPR等政策利率將以穩為主、不排除小降的一致判斷不同,受近來信用風險事件引发市場利率上行影響,市場出現了上調LPR等政策利率的加息苗頭。不過總的來看,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還不具備如此激進的政策調整條件,停留在觀察期的可能性依舊很大。
中國央行周五公布的11月LPR報價顯示,一年期為3.85%,五年期以上品種利率4.65%,為連續第七個月持平;繼續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穩健走勢同步。
路透周四對36位金融機構人士的調查顯示,在連續持平六個月後,有近九成的受訪者預計本月還將維持不變,不過與此前略有不同的是,本次調查中突現LPR上調預期,占比超過10%。
以下為分析師評論:
--光大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 張旭:
隨著債券市場收益率的上行,部分投資者出現了對於LPR加息的預期。但我們認為,下一階段LPR不僅不會加息,而且一年品種還會進一步降息。LPR改革之後,原“貸款利率雙軌制”中的兩條軌道合並為一條新的軌道:MLF利率—LPR—貸款實際利率。這個鏈條弱化了債券市場利率在傳導中的作用,因此債券市場利率的階段性波動,並不會扭轉LPR以及貸款實際利率下降的大趨勢。
不可否認的是,近期的一些信用事件導致了債券收益率的快速上行,假如事件進一步发酵則可能影響到未來金融機構的合理讓利。我們注意到,在事件之初央行即果斷向市場注入了充足的流動性,但流動性政策無法“包打天下”,相關信用事件是否能得到妥善解決是事態发展的核心影響因素。
與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多次降息不同,未來LPR降息的動力更多地來源於加點幅度的壓降,而不是MLF利率的下降。加點幅度主要取決於各報價行自身的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
--興業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 羅雨濃:
央行領導已經連續強調金融防風險,LPR很難再降,不過違約風險還沒平息,不是加息的好時點。
今年杠桿上得太快,央行現在想的是先把杠桿率穩下來,因此未來信用條件大概率收緊,貨幣條件估計也會配合,所以未來加息概率肯定比降息大。
從LPR的角度來說,LPR是MLF利率加點決定,商業銀行加點部分又取決於負債成本和風險溢價等,目前MLF利率保持不變,而存單利率和DR007利率是上行的,近期信用違約事件也導致風險溢價上升,因此銀行加點部分也是有走闊壓力的。
銀行自主報價符合央行市場化定價的本意;央行孫司長已經說了當前貸款利率是合適的不需要再降了,LPR上升至少不違背央行政策方向。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王青/高級分析師 馮琳:
本月16日,央行超額續做一年期MLF的利率未變,意味著11月LPR報價的參考基礎未发生變化。這是自去年9月以來,一年期LPR與一年期MLF利率的點差固定在90個基點。
8月以來短期市場利率不再大幅上行,但同期銀行同業存單发行利率上行幅度依然較大。這對沖銀行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負債成本下調帶來的影響,近期銀行平均邊際資金成本存在一定上行壓力,報價行下調11月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不足。
另外,LPR報價連續持平的根本原因在於這段時間宏觀經濟出現“V型反轉”,這意味著短期內沒有下調政策利率的需求,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更加強調要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把握好平衡。
我們預計,年底前一年期LPR報價有望保持穩定,未來企業貸款利率和居民房貸利率走勢有可能進一步分化。不過短期市場利率整體上將延續8月以來圍繞短期政策利率小幅波動的穩定狀態,“緊貨幣”出現部分緩和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監管層正在強化對房地產金融的宏觀審慎管理,若房價延續較快上漲勢頭,主要針對房貸的五年期LPR報價有可能單獨上調,意味著未來企業貸款利率和居民房貸利率走勢分化有可能加劇。
**相關背景**
--中國央行黨委書記郭樹清近日表示,應全面客觀地看待國內科技創新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突出問題,要落實好統籌发展和安全的要求,切實維護金融穩定,堅決守住不发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為緩和永煤控股等信用債違約帶來的金融市場緊張情緒,央行公開市場周一(16日)進行的11月MLF操作量創近五年新高,不過8,000億元的操作規模在對沖到期後,凈增量反而還低於上月。經濟強勢依舊,雖然局部金融風險冒頭,但在未擴散前,央行仍會在防風險與穩貨幣間尋求平衡。
--中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周三稱,目前沒有多少空間降低利率,這也為央行保持常態化貨幣政策提供了某種程度的理論支撐。
--疫情期間推出的支持性政策到底要不要退出?中國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此前表示,國際上一致認為退出是必須的,但退出時機和方式需認真評估,中國經濟總體上好於國際,下一步要繼續保持松緊適度的貨幣政策,政策的調整要基於對經濟狀況的準確評估,更不能出現“政策懸崖”。
--中國10月經濟持續恢覆增長,工業超預期快速擴張,消費和投資增速雙雙刷新年內高點。前期經濟運行中一些不平衡狀況亦得到改善,消費跟進恢覆、服務業增長也在回升,中國四季度增速較三季度將進一步加快。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