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科(000157)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近日在兩會上圍繞人工智能與工業深度融合、支持企業基礎研究平台發展積極建言獻策。詹純新建議,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工業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産線和産品中的應用;國家加大對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
加大支持人工智能在工業産線、産品上的應用
據悉,人工智能是近年來兩會熱議話題之一。目前,人工智能已在消費和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一批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企業加速成長,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整體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但我國人工智能與工業領域的融合相對滯後,面臨著起步較晚、基礎較薄弱、難度較大的困難,工業領域産線和産品中的人工智能研發應用較為有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工業的提質升級。
詹純新認為,每一次科技革命只有與工業制造深度結合,推動制造模式和生産組織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才能帶動生産力的飛躍。人工智能的戰略性地位和頭雁效應,更應體現在與工業制造的深度融合上。由此推動産線、車間、企業的根本性變革,重塑生産運營、産品服務、組織流程等業務場景,打造創新業態。
因此,詹純新建議,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工業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産線和産品中的應用。
據了解,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的裝備制造企業,中聯重科近年來對人工智能進行了積極探索,企業攜手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吳恩達及其 Landing.AI團隊,共同研發基于AI技術的新産品,打造全球領先AI團隊。同時,中聯重科正在積極建設中聯智慧産業城,將打造人工智能(AI)等新興産業和研發試驗、産品孵化基地及人工智能研究應用中心。
加大支持企業基礎研究平台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是科技強國的核心任務之一。近年來,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工業體系進一步完善,技術水平突飛猛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今年以來,疫情對海外供應鏈造成了一定影響,反映出基礎研究領域尤其是企業基礎研究難以滿足産業發展需求的現狀。
詹純新表示,企業技術創新急需基礎研究成果的支撐。當前,一些龍頭企業已經處于全球行業的第一陣營,技術創新進入「無人區」。要進一步創新突破,就必須加大投入做好基礎研究,用原創性、根本性的基礎研究成果支撐應用技術創新。
詹純新建議,國家加大對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據介紹,作為裝備制造行業龍頭企業,中聯重科通過高端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攻克行業世界性科研難題,掌握了多項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和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推出許多世界級産品,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中聯重科累計申請專利10144件,發明專利3800多件,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在權威評選中,中聯重科位列機械設備行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排行榜首位。目前,中聯重科擁有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現代農業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六大國家級創新平台。
來源:發布易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