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推行強積金電子平台「積金易」條例草案。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在網誌表示,積金易平台能夠將強積金計劃的行政工作標準化、精簡化和自動化,大幅提升運作效率,並創造收費下調空間,讓計劃成員直接受惠。
劉麥嘉軒在網誌解釋,條例訂立「直接轉移」規定,要求受託人就計劃行政工作收取的費用,不能超過他們向積金易平台公司繳付的平台費,令計劃成員直接受惠。
她預計,積金易平台最快明年底能構建好,推出首兩年,計劃成員要支付的行政費,預計可以平均降低30%。
全文如下:
「直接轉移」規定 惠及計劃成員
積金局明白市民大眾對強積金收費的關注,所以一直以來都透過多個不同途徑,令收費可以降低,包括提升強積金基金收費透明度、提供比較價格的工具、推出「僱員自選安排」(即俗稱「半自由行」),以促進競爭。強積金基金收費已經有顯著的減幅,由2007年的2.1%,下降了3成至目前的1.43%,儘管如此,積金局認為強積金基金收費仍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
推行積金易平台項目的首要目標,是為計劃成員帶來實際減費。所以,我們考慮平台收費模式的細節時,是以爭取最大的減費空間為依歸。同時,積金易平台會按收回成本的原則運作,而積金易平台公司將以非牟利形式經營,通過向受託人收取服務費以收回成本。
我認為訂立「直接轉移」的規定,是這次修例中最受計劃成員注視的一環。何謂「直接轉移」?簡單來說,就是受託人就計劃行政工作收取的費用,不能超過他們向積金易平台公司繳付的平台費,所以因積金易平台所減省的開支,便可透過受託人將收費下調,令計劃成員直接受惠。
這安排對計劃成員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一直以來,除了「預設投資策略」(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 (DIS))基金及強積金保守基金外,法例並沒有賦予積金局管控收費的權力。根據「直接轉移」的規定,當積金易平台推出首兩年,計劃成員須支付的計劃行政費預計已可平均降低30%。我們預計,積金易平台推出後10年,累計節省金額將高達300億至400億港元,企業和僱主亦會因為電子平台而節省不少資源和時間。
《條例草案》亦作出其他修訂,包括把DIS基金的經常性實付開支每年的上限,由淨資產值的0.2%下調至0.1%,有關調整將隨個別受託人和計劃轉移到積金易平台後陸續生效。
兼備協助政府執行其他政策的能力
積金易平台除了為強積金制度帶來重大的轉變外,亦是一個便利政府執行其他與公眾利益相關職能的平台。
行政長官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提到落實為低收入僱員供強積金。由於落實有關措施需要作出配套,因此預計最快於2025年初全面推行積金易平台後方可實行。積金局正繼續積極配合政府就新措施推行細節,例如受惠對象的具體資格和供款流程等進行研究。
另外,積金易平台亦為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提供協助。政府正全力進行取消對沖的籌備工作,包括草擬取消對沖及推行僱主專項儲蓄戶口計劃的法例,以及訂定相關運作安排。專項儲蓄戶口計劃將利用積金易平台,讓僱主可透過該平台處理戶口的行政工作。
當立法會審議《條例草案》的同時,平台的設計和構建工作正同步全力推進。我們的目標是最快在2022年底,將積金易平台構建好,然後13個受託人及其27個計劃最快會由2023年初起,有序地分批過渡至積金易平台,預計平台最快於2025年初全面運作。
作為積金局主席,我有信心積金易平台將會是一個可應對未來發展需要及為各持份者帶來多贏局面的電子平台。在構建平台的同時,我與積金局的同事們會繼續加強與不同機構及組織溝通,向更多強積金持分者介紹積金易平台。
積金局主席
劉麥嘉軒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