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1月22日 - 中國央行公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2020年12月末結構性存款余額進一步降至約6.44萬億元人民幣,環比上月減少1.02萬億元,較2019年末則大降3.16萬億元,基本達成此前監管要求的全年壓降三分之二的目標。
中金公司預計,2021年監管層面對結構性存款應該也不會再設硬性的整改要求。對於符合監管要求的真結構,監管還是會鼓勵其後續規模发展,今年可能會看到結構性存款規模重回正增長。
央行數據並顯示,中資大型銀行去年末結構性存款余額為2.59萬億,較2019年末降8,204億元,其中國有四大銀行減少5,603億元;中資中小型銀行去年末結構性存款余額3.85萬億,當年壓降規模達2.33萬億元。
中國銀保監會去年5月末至6月初窗口指導部分商業銀行壓縮結構性存款規模,以打擊“企業利用低息貸款、債券資金投資結構性存款”導致的空轉套利;有銀行被要求在2020年年底時,存量結構性存款規模不得高於2019年底規模(約9.6萬億元)的三分之二。
中金公司認為,監管對銀行結構性存款管理的整體要求是回歸“真結構”的本源。結構性存款壓降整頓以來,國內銀行发行的結構性存款業務已經逐步向真結構轉型。
結構性存款是存款與金融衍生工具的混合體,憑借高收益特征,逐漸成為各類銀行吸儲和維護企業客戶的利器,但這也變相擡高了銀行負債端的成本。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