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開通在即,將讓大灣區内的内地居民購買合資格的港澳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南向通),也能讓港澳居民投資合資格的内地理財產品(北向通),將覆蓋中低風險、非複雜性理財產品等。面對這樣的歷史機遇,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是否為此做好充分準備?多位政商界人士在亞洲金融論壇「跨境理財通:歷史機遇下的連接」分論壇上作出了回答。
資料顯示,大灣區内有超過45萬個高淨值家庭,平均管理資產超過600萬元,預計這些家庭管理的資產超過2.7萬億元,這些都讓大灣區成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陳維民說,大灣區項目很大一方面要創造跨境的流動,服務產品和人的流動。理財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讓各要素流動更便利。大灣區高淨值人群佔中國高淨值人群的20%,有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也有投資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内地居民將更多資產放在海外,香港居民也期待投資内地的人民幣資產,我們看到了雙向的需求。
他說,香港是區内最重要的資產管理中心,除了現有的互聯互通計劃之外,理財通讓個人投資的渠道更為便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財富管理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不僅僅是產品,在整個價值鏈中,銀行、科技、金融服務行業等都會受益良多。
陳維民又說,作為監管者,我們要關注投資者和兩地居民需求。這是一個新的項目,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進行跨境投資,我們也在關注如何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不會給他們製造不必要的風險。同時,我們也要推動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讓所有利益相關方受益。
當被問及財富產品會不會囊括保險,他稱,我們暫時是看證券,還沒有涉及到保險產品。但是要用長遠的目光看問題,未來也可能推出跨境保險理財產品。
中國平安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資本市場負責人及首席投資官柴志傑說,跨境理財通促進内地和香港資金流動的延伸。從資產管理的角度來看,資產管理人、金融業、投資者會受益,兩方面的邊界開放,有利於提高收益,跨境投資者有更多的投資選項去分散投資組合。從科技角度,在金融服務領域,中國比香港擁有更多數字平台,這也會推動香港數字平台發展。
私人財富管理公會行政委員會主席、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聯席主管、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盧彩雲說,大灣區具有很多機會,這是一個7000萬人的市場,他可以作為連接中國和世界的門戶,我相信它會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獨特。這對於香港的銀行和服務提供者及内地的銀行和服務提供者來說,是一種雙赢的局面。
她又說,很多國際公司包括瑞銀在内,希望在大灣區建立起更多元的業務。「我們公司内部有三條線,分别是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跨境理財通對於財富管理來說只是準備階段,但是對於資產管理,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係統已經就位了。投資銀行方面,也在探索有無合適的產品分銷出去,我們也設置了一個跨部門的團隊來負責這些項目,共同合作抓住大灣區的戰略機會。」
至於如何提供創新的金融產品?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丁晨說,首先的產品應該是中低風險的,用低到中等風險的產品進行試水。中國内地有很多不同的產品提供給投資者,全球性的產品可以在香港提供給客戶。我想這個平台可以作為一個機會,讓監管者作為實驗場地,把創新想法從香港帶到大灣區做測試再帶到内地。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