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4月3日 - 距離上次降準不足一個月,中國央行周五再度宣布對中小銀行實施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並分兩次實施,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人民幣;同時並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為2008年11月以來的首次調整,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
分析人士指出,降準在預期之中,但逾11年來首次下調超儲利率值得關註。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央行將超額準備金利率由0.72%下調至0.35%,可推動銀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
以下為分析師評論: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王青:
國常會布置後,周內落地是近期規律,市場對降準有普遍預期。但逾十年來首次下調超儲利率值得關註。
首先,這是在催促銀行加大對企業貸款投放,不要把央行釋放的流動性都囤積在自己手裏,或者淤積在貨幣市場上。這在本質上和歐央行負利率政策的目標是一樣的。接下來如果貸款增速不顯著上升,還可能下調這個指標。其次,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體現了政策利率體系調整的聯動性。
--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聯席首席宏觀分析師 羅雲峰:
這次降準在預期之內,而且以往的經驗顯示,2018年以來的降準和貨幣政策放松不劃等號。超預期的是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的下調。綜合來看,對銀行負債端成本影響並不確定。
央行一方面意圖引導貸款利率下降,另一方面下調存款利率的概率下降,而此次操作也並沒有確定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銀行的利差可能受到負面影響,這一背景下,銀行的反應有待觀察。
降息肯定是放松的信號,不過從3月30日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下調來看,似乎對債券提振不大。
至於下調超儲利率能不能進一步推動資金價格下行,我覺得還要再觀察。因為3月中旬的資金利率已經非常之低,未來進一步下降的概率我個人認為可能不大。
--方正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 齊晟:
從此次央行定向降準釋放的資金量上觀察,央行對貨幣政策的態度仍舊比較謹慎,但引導資金價格下行的態度較明確。降低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將被壓縮,也將倒逼銀行更多的向實體經濟放款,迫使銀行讓利實體經濟。此外央行釋放資金也有助於配合後期政府債的加量發行。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